2025-09-09 16:00:14
在湘西武陵山深处,一片茶叶让一座县城声名远播。走进保靖县城,街头巷尾可见“保靖黄金茶”的标识,品牌门店林立,茶文化元素随处点缀。黄金茶,这片生长于山水间的绿叶,已经成为保靖的产业支柱与文化符号。
近日,笔者在保靖采访县委书记周建武,他以简洁而有力的话语勾勒出保靖黄金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一叶有源:千年传奇化作金色名片
保靖黄金茶的历史渊源,带着传奇色彩。明嘉靖年间,湖广贵都御史陆杰巡视边防,士兵染上瘴气,当地苗家老人以茶汤相救,瘴气得愈。陆杰感激之余赠予一两黄金,自此有了“一两黄金一两茶”的美誉,也留下了“黄金寨”“黄金村”的地名。
数百年来,这段传说不仅成为茶叶的文化符号,也凝结成地方的自豪感。如今,保靖黄金茶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靖黄金寨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列入第三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在黄金村的古茶园里,两千余株古茶树仍静静伫立,最大树龄逾四百年,被称为“可以喝的文物”,见证着茶脉的悠久延续。
“保靖黄金茶的独特性,在于它的品质价值。”周建武介绍,它具有“四高四绝、香绿爽醇”的特点,氨基酸含量高达7.47%,是普通绿茶的两倍以上。保靖黄金茶1号茶树入选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拟入选品种,凭借这样的品质优势,保靖黄金茶在健康消费升级趋势中,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一叶兴业:“四驾马车”跑出加速度
历史的厚度,正在转化为现实的产业张力。近年来,保靖把黄金茶确立为“一号富民产业”,推动全链条建设,久久为功。
全县茶园面积达到15.5万亩,建成标准化生产线30余条,36家茶企通过SC认证,溯源体系全面覆盖。2024年,全县茶叶综合产值突破23亿元,带动10万余农户稳定增收。
支撑产业快速成长的,是“产业发展中心、产业研究院、产业协会、产业集团”四驾马车。累计投入近6亿元,涵盖基地改造、加工厂建设、品牌推广等环节,推动保靖黄金茶在规模化、标准化和市场化道路上不断迈进。
“我们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释放生态价值;落实‘三茶统筹’发展理念,推动体制机制升级;同时,依靠老百姓的辛勤奋斗,才走到了今天这一步。”周建武说。
科技赋能也为保靖黄金茶打开了新空间。保靖与院士团队共建种质基因库,发布《病虫害防控技术手册》,开发冷泡茶、黄金茶啤酒、含片、奶茶等20余种产品,探索“出湘出海”新路径。2025年,全县15万亩出口基地完成备案,首批300万美元订单顺利交付。
一叶惠民:茶香飘远托起幸福生活
产业的价值最终体现在百姓的生活里。“以前要靠外出打工补贴家用,现在家门口的茶园一年收入就有几万元。”茶农的朴实话语,映照出保靖黄金茶产业带来的现实改变。通过“联合体+保底收购”机制,茶农收益稳定增长,平均每亩提升8%至10%,茶园已成为农户的“绿色银行”。
保靖黄金茶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增收致富,更体现在文化自信的重塑。茶王争霸赛、“茶超茶马茶BA”、村厨村艺、茶艺进校园等活动,让这片叶子不断出圈,成为年轻人愿意尝鲜、乐于传播的“网红茶”。
“‘一两黄金一两茶’不是传说,而是一份信念。”周建武说,“它让我们看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夜色渐深,保靖街头茶香依旧。氤氲之外,是一条不断延展的产业链,也是一份清晰的发展路径。“一两黄金一两茶”已成为现实中的价值注脚,成为真实可感的生活底气与产业支撑。这片叶子正向更广阔的市场生长,还将带来更多可能。(文/吴汶奕 视频摄像/龚武祥 出镜/邓博文 后期/姚昂希)
责编:吴汶奕
一审:吴汶奕
二审:王珊
三审:熊佳斌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