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8 21:50:22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8日讯(通讯员 陈琳尧)9月7日晚,“约等于光速”刘小武雕塑作品《DNA》展在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D”)HIDE SPACE设计艺术馆正式拉开帷幕。开幕现场,HD公司领导夏心红、赵勇、陈宇出席本次活动。
开幕活动于晚上7:30正式开始,著名艺术家贺大田、坎勒先后为展览致辞,著名作家何立伟宣布展览开幕。
展览展出的15件雕塑作品以三种各具美感的材质——高强石膏、汉白玉与琉璃,诠释着时间与生命主题的多样维度,共同构成一场沉默而有力的物质交响。
刘小武以《DNA》为线索,将个体家族史上升为一种普遍而诗意的生命观察。正如他所言,“雕塑不是触摸泥巴,而是触摸时间”。在这场展览中,时间不再流逝,而是被手温凝固——秒速零米,“约等于光速”。
展览将持续至9月28日,面向公众开放。HIDE SPACE设计艺术馆是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基于数字技术和新媒体艺术展示,以设计艺术为基因,致力于加强品牌影响、艺术交流、当代传播于一体的复合空间。
公众可通过“文创SPACE”小程序进行预约观展。
延伸阅读:
刘小武,1982年出生于湖南邵阳武冈市的农村,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他自幼便与泥土结缘,自称“玩泥巴的人”,这种对泥土的天然亲近感奠定了他日后雕塑创作的基础。
在广州美术学院的学习和此后多年的创作实践中,刘小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观念。他深受两位恩师的影响:著名艺术家李正天先生赠其“道”字墨宝,并称其为“同道”;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吴雅琳则书赠“悟道终须十分努力,修为未敢半日闲暇”,这些都深刻影响了他。刘小武追求“意到、心到、手到,化道为形”,强调雕塑不仅仅是解决审美问题,还是民族灵魂与道统的物化。
主要作品与艺术成就
1. 历史主题创作
刘小武多次承担重大历史题材的雕塑创作。例如,为纪念1943年常德会战,他创作了大型组雕《虎贲千秋》及浅浮雕《最后的虎贲》。为创作这些作品,他翻阅大量史料、实地走访战场据点、采访亲历者,甚至通过“现场演练”来追求战争中人体的真实动态和精神的准确表达。
2. 时代人物塑造
他善于为时代楷模塑像,并能游刃于“人性”与“神性”之间。为纪念袁隆平院士创作的《三千斤》是其代表作之一。刘小武捕捉袁老报告亩产突破三千斤时“自信与喜悦交织的充盈状态”,不仅追求外形肖似,更着力展现其内在精气神。
3. 温情与日常捕捉
刘小武的作品也充满对身边人的深情凝视。例如《新娘》(汉白玉)、《二爷爷》等作品,记录普通人的情感瞬间,充满朴实宁静的日常感动。
艺术风格与创作理念
刘小武的雕塑艺术风格鲜明,理念独特:
“以感受先行”与“稀泥大写意”:刘小武的雕塑“以感受先行而非理性地追求技术技法”,习惯用“稀泥做大写意表现,挥洒快意”。这种手法与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写意精神相契合,赋予作品生动气韵和生命张力。
雕塑是触摸时间,记录生命:刘小武将雕塑视为触摸和凝固时间的方式。他如同一个“沉默的时间观测员”,诚实地记录生命的蜕变与流逝。
让艺术走出象牙塔:刘小武希望艺术能与真实生活、大众建立联系。他将工作室“半日闲艺术空间”设在长沙一小区内,并举办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展览,让艺术从象牙塔走向街头。
责编:吴希
一审:刘也
二审:吴希
三审:石庭虎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