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湖南茶叶高质量发展“十佳科技领军企业”湖南省碣滩茶集团:风起茶山绿,香随四季长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08 08:48:10

夏末的沅陵,群山层叠、云雾缭绕。一路穿过大片茶园,笔者走进湖南省碣滩茶集团。窗外,机器轰鸣不绝于耳;屋内,茶香醇厚氤氲。辰发集团总经理全科开门见山:“过去茶农一年只靠春茶过日子,现在夏秋茶也能卖上价了。”

一句话,道出了茶农曾经的忧与当下的喜,也揭开了碣滩茶产业嬗变的密码。

四季皆收获:从一季独奏到四季丰盈

在茶农过去的记忆里,春茶是“宝”,夏秋茶是“草”。因品质不足、市场冷淡,夏秋茶常被低价收购,甚至弃置荒田。

“辛苦一年,却总觉得靠天吃饭。”全科回忆。

大宗茶精制拼配总厂车间

转折发生在2023年。辰龙关大宗茶精制拼配总厂投产,年产能6000吨,让沉睡的夏秋茶焕发新生。拼配、精制后的茶叶品质大幅提升,当年夏秋茶产值突破1亿元。

“过去账本只写春天,现在一年四季都有收入。”茶农们这样形容变化。依托这一产业转型,碣滩茶集团打破了“春茶独奏”的格局,构建起“从茶园到茶杯”的全链条模式,让茶农收入更有保障,也让产业更具韧性。

这样的跨越,并非偶然。成立于2022年的湖南省碣滩茶集团,如今已成长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集团投资4.5亿元,建设“现代碣滩茶综合产业园”“辰龙关茶旅融合产业园”和“碣滩贡茶原产地”,打造出覆盖种植、加工、研发、营销、茶旅与文化传播的全产业链。正是这一战略布局,为茶农增收、企业壮大、产业兴盛提供了坚实支撑。

科技赋能:贡茶焕新走向世界

碣滩茶因贡茶而闻名,但仅凭历史荣光,并不足以抵御现代市场的激烈竞争。如何让一片古老的叶子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全科的答案是科技。

“我们要用科技语言重写贡茶故事。”全科直言。

近年来,集团投入0.15亿元建设研发检测中心,加大研发检测力度,提升了茶叶感观评审和茶叶内含物分析能力;与湖南农业大学、省茶叶研究所深度合作,聘请刘仲华院士担任集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让“科研在田间、标准在车间”成为现实。

科技的注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集团产品相继通过欧盟、美国和国内有机认证,并率先制定省级质量与技术规程,成为行业的参照标准。稳定的品质赢得了国际市场认可。2024年,碣滩茶专列首发东盟,200余吨茶叶出口,货值0.6亿元。

从贡茶旧影到现代标准,从地方名片到出口产品,碣滩茶正在以科技为支点,为湘茶走向世界拓展新路径。

茶旅共融:产业生动更有温度

如果说农民增收与科技赋能代表了产业的“硬实力”,那么茶旅融合则赋予了这片叶子更有温度的意义。

2021年,韶山举办“挑担茶叶上北京”活动,让碣滩茶的故事走进公众视野。如今,在辰龙关的茶旅融合产业园,游客走进茶山,体验采茶、制茶;村民则在产业链延伸中开起民宿、经营茶叶,多了一份收入。

天下辰龙第一关

“种了一辈子茶,以前靠天吃饭,现在有了茶旅,不只是口袋鼓了,村子也热闹起来了。”在辰龙关,许多茶农都有同样的感慨。茶,正在成为沟通城乡的纽带,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支点。

“茶叶不仅是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只有把茶旅结合起来,产业才更有生命力。”全科说。

采访接近尾声,夏末的风中,茶香缓缓弥散。厂房里轰鸣声起伏,仿佛产业蜕变的回响。一片叶子,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希望,也映照着产业发展的格局。湖南省碣滩茶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正如这缕茶香,扎根于山谷,也飘向更远的天地。(文/吴汶奕 摄像/龚武祥 出镜/邓博文 后期/龚武祥

责编:杨柳彬

一审:杨柳彬

二审:王珊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