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湖南茶叶高质量发展“十强县(市)”沅陵县:一叶碣滩起 千年茶韵新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08 08:44:17

“无射山下采茶忙,沅水悠悠送茶香。”唐代陆羽《茶经》中提及的“无射山”,经考证位于沅陵。千年茶史在这里留下深深烙印,贡茶故事在这里一脉相承。在沅陵县碣滩茶政协委员工作室里,我们见到了沅陵县政协主席黄政安。他开门见山地说:“一片叶子,把沅陵与千年历史紧紧相连,也托起了今天乡村振兴的希望。”

作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沅陵县近年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建设茶叶强省、打造千亿产业”的战略部署,锚定“百亿碣滩茶”目标,推动茶产业向生态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迈进。茶山叠翠、茶旅融合、品牌远播,正成为沅陵县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一叶富民:从茶山到茶园,绿色产业链织就振兴底色

站在官庄镇辰龙关的高坡远眺,连片茶园绵延起伏,云雾氤氲间,翠色欲滴。这里是“碣滩贡茶”的重要产区,也是沅陵县茶产业的一个缩影。

“现在,全县茶园面积已达18.3万亩,其中可采摘面积12万亩;茶叶加工企业超过13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黄政安告诉笔者,2024年,全县茶叶产量达1.39万吨,综合产值23亿元,超过10万人因茶受益,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天华山碣滩茶数字茶园

“我们的发展不止是‘扩面积、增产量’。良种推广率已经超过80%,生态化种植和标准化管理逐步成为常态。”他介绍,全县现有69家初制厂、68条清洁化名优茶生产线和9条大宗茶生产线,还建成了2个产业园、6个茶叶加工集聚区,生产体系不断完善。

更具时代气息的,是“智慧茶园”的崛起。天华山茶业有限公司在茶园里布设土壤墒情传感器和气象监测站,AI算法实时分析光照、水分、病虫害情况,给出施肥、灌溉、防治方案。亩产提升15%,农资成本下降20%,农药使用量减少30%,一片叶子,既有泥土芬芳,也承载着数字赋能的现代气息。

一牌兴业:以“碣滩茶”为旗,品牌价值托举产业高度

如果说茶园是根脉,那么品牌便是翅膀。碣滩茶,自古有贡品之誉,如今更以品质和声望蜚声海内外。

碣滩茶2015年获得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碣滩茶先后荣获米兰世博会金奖、“袁隆平特别奖”,连续两届成为“中非经贸博览会”指定绿茶品牌。2024年,经浙江大学品牌研究中心评估,其品牌价值达38.63亿元,全国排名第38位,稳居全省绿茶县域之首。

碣滩茶东盟专列

“我们策划过‘挑担茶叶上北京’,让碣滩茶以故事性的方式走进公众视野;冠名高铁专列,让茶香随钢轨一路驰骋;还开行了出口东盟的专列,仅2022年就实现出口200吨、创汇6000万元。”黄政安说。如今,碣滩茶的广告亮相长沙五一广场、杭瑞高速,沅陵茶的故事正在更大范围传播。

一体融合:茶旅文创并进,产业发展生机无限

茶是饮品,更是文化;是经济,更是生活。沅陵县始终坚持“以茶为媒”,推动茶文化、茶旅游、茶产业深度融合。

连续六届碣滩茶文化旅游节,吸引八方宾朋;采茶节、手工制茶大赛、茶艺师大赛,推动茶文化走进大众生活。成立碣滩茶文化研究会,创办《国茶湘味·碣滩茶》微刊,出版《茶韵天香》《无射山在沅陵》等书籍,让文化赋予茶更深的底蕴。

辰龙关

沿沅水打造的茶旅生态走廊、官庄辰龙关碣滩茶庄园,成为茶旅融合的典型样本。辰龙关茶旅产业园入选“全国最美三十座茶园”,景区集茶园康养、民宿体验、古道文化于一体,游客在这里既能品茶,也能体验传统的傩文化和茶马古道遗韵。茶旅结合,带来人气,也孕育产业链延伸:茶饮料、茶食品、茶多酚等新产品不断涌现,让茶不仅是一杯清香,更是一条全链条的现代产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沅陵县的实践中,正在转化为可感可见的现实。“未来,沅陵县将按照‘种植有机化、加工标准化、传播故事化、管理数字化、企业集团化’的思路,持续补链、强链、延链。到2030年,茶园面积将扩展至25万亩,年产量达4万吨,综合产值力争突破50亿元。碣滩茶一定会成为走得出、留得下、传得远的产业名片。”黄政安表示。(文/吴汶奕 摄像/龚武祥 出镜/邓博文 后期/陈昱旬

责编:杨柳彬

一审:杨柳彬

二审:王珊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