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联 2025-09-05 10:14:02

儿女情长中的铿锵之音——评电视剧《锦月如歌》
文 | 李科
在古装剧市场深陷同质化泥沼、难觅创新与活力灵光的当下,《锦月如歌》恰似一颗璀璨流星,划破暗夜长空,以其独有的熠熠光辉与深邃内涵,瞬间攫取了无数观众的目光。它以女将军禾晏那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为画卷,在短短36集的精妙篇幅里,将成长之路的悲情、逆袭之路的豪情与守望之路的痴情巧妙交织,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又细腻入微的时代画卷。这是一部关于女性在男权社会的枷锁中挣扎、觉醒与抗争的壮丽史诗,引领观众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的世界,感受那份不一样的儿女情长。
成长之路的悲情:女儿身,男儿魂,皆碾碎
禾晏(起初名何晏)为天下儒门何府的继女,她的成长历程,每一页都写满了血与泪的悲歌,每一行都浸透着痛苦与挣扎的墨痕。自幼,她便如一颗被家族随意摆弄的棋子,被当作嫡长子“何如非”的替身,被迫戴上冰冷而沉重的青铜面具,未以真面目示人。从此,女儿身进入“男儿当自强”的模式,她的世界被一层厚重的阴霾所笼罩,失去了真实自我,失去了自由羽翼,就算与母亲的抱一抱乃至见一面都是一种奢望。这青铜面具,不仅是物理层面上的伪装,更是社会性别角色强加给她的沉重枷锁,将她囚禁在“他者”的身份牢笼之中,失去了翱翔天际的能力。
在贤昌馆的学堂里,精致而丑陋的面罩配以羸弱却为男儿的身份,冷眼和讥笑与何晏伴行。并非全是悲戚,在这里她与她的男神肖珏初遇,期间还得到大魏王朝军柱肖仲武将军青睐并获赠宝剑——青琅。于是,无论是学习青琅剑法还是练习射箭术,有意无意间,何晏总能得到些许恰逢其时的帮助,这是她成长之路上最大的精神慰藉,尽管尚不知提供帮助的到底是谁。
古有“木兰代父出征”,今有“何晏代兄从军”。
从学堂走向军营,本应是何晏实现自我价值、绽放璀璨光芒的舞台,却成了她悲惨命运的催化剂。在抚越军中,她以“何如非”之名在战场上拼杀,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小卒逐渐成长为战无不胜的“飞鸿将军”。每一场战斗,她都冲锋在前,如猛虎下山;每一次胜利,都浸透着她的鲜血与汗水,那是她用生命书写的荣耀篇章。
命运似乎并不打算轻易放过这个单薄而坚强的女子。当何晏带着满身伤痕与荣耀归来,等待她的却是家族的背叛。真正的嫡长子何如非的回归,如同一把利刃,无情地割裂了她与家族之间那虚假的纽带。父亲何元胜的算计、兄长何如非的毒手,将她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被药毒瞎双眼,去掉面具戴上面纱,变成真正的何小姐被送进玉华寺自生自灭;兄长派出杀手索命,把何小姐打成重伤后踢下悬崖。那一刻,何晏坠入无尽的黑暗,周围的一切变得那么冰冷,仿佛置身于冰窖之中,或许她以为自己进了阎王殿。
何晏终于彻底明白,自己不过是家族用来维持爵位的工具。活着,默默无闻,死去,籍籍无名,如同风中飘零的落叶。这背后反映的是男权社会中家族权力传承对女性的残酷剥夺,女性在家族体系中往往极度边缘,被无情地践踏。
天可怜见,掉落悬崖的何晏被师父柳不忘发现,通过救治,双眼复明,功力也基本恢复,但身子骨变弱了。从此,她摘掉了罩在头上的面具与面纱,斩断了与何家的所有前缘。面对师父的疑问,何晏静静地叙述身份被换、双眼毒瞎、惨遭追杀的经过,仿若她在讲述一个别人的久远的故事,因为何晏已“死”。那刚毅那冷寂那茫然,饱含着她对过去的痛苦回忆,对未来的迷茫恐惧,更多的是一种破茧重生的决心,内心仇恨的火焰照亮了她前行的路。这一场景虽为静态,却极具视觉冲击力,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她从“他者”到“主体”的艰难蜕变。然而,这种重生并非轻松的解脱,而是带着满身伤痕的觉醒。何晏不再是任何人的替身,却也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必须付出比男性多得多的代价。
何晏的成长,是在身份枷锁中一次次破碎的重生,每一步都伴随着撕裂般的疼痛,让人动容。
逆袭之途的豪情:再变身,复从军,破天命
何晏的逆袭,充满了热血与激情,仿佛是一首激昂的战歌,奏响了女性反抗命运、追求平等的最强音。获救康复,当知道朝堂上的肖家之事后,何晏一天也不想耽搁,立即以城门校尉之女“禾晏”的身份重返军营。这一次,她选择了肖家军,走进了肖珏领衔的掖州卫兵营。曾经的王者再次以“男儿”之身征战沙场,从一个小头兵开始另一场开挂的人生。
掖州卫的“新兵集训”,禾晏放下曾经的一切,以真面目在漫天沙尘中与士兵们一同训练。狂风呼啸,尘土飞扬,圆木沙袋,负重前行,刚刚康复的身体在风沙中傲然挺立。脸上的汗水与身上的伤痕取代了曾经的荣耀与辉煌,这一转变标志着她从外在的模仿逐步向内在的认同彻底过渡。她不再纠结于性别身份的表象,而是专注于提升自己的军事能力,通过一次次的实际行动赢得尊重。
掖州卫的“新兵比试”,禾晏毫不遮掩,为争取进九骑营竭力表现自己。那一刻,白净与铿锵融合的脸庞在铮亮阳光中显得格外坚毅,仿佛是一尊从苦难中崛起的战神,散发着无畏的光芒。这不仅仅是物理层面上的破除伪装,更是她心理层面上的自我认同觉醒。她开始意识到,真正的自己无需通过伪装他人来获得认可,而是要在真实的战斗与经历中塑造独一无二的自我,如同破茧而出的蝴蝶,挣脱束缚,展翅高飞。然而,男权社会的惯性思维如同顽固的巨石,即便她撕破了面具,也难以摆脱“何如非”身份的阴影,仿佛被一根无形的绳索紧紧缠绕,无法挣脱。
肖珏对她的警觉、怀疑及试探,成了她逆袭的强大催化剂。在掖州卫的考核中,她凭借着出色的表现,以第一名的成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她就像一颗耀眼的流星,划破了男权社会的黑暗天空,让人们看到了女性的无限可能。果然,接下来的季阳守城战中,禾晏的智勇双全得以充分展现,特别是禾晏假扮蒙稷王女引开乌军主帅及其铁甲兵,并单骑杀死乌军主帅,何等的英姿飒爽!还有润都守城战中的“草人借箭”,与诸葛孔明先生的“草船借箭”异曲同工。这些经典情节巧妙地呼应了福柯“知识与权力”的理论框架,深刻地表明女性可以通过自身的智力参与权力运作,打破传统性别对知识领域的长期垄断。
有季阳之战作铺垫,在润都守城战中,禾晏的豪情达到了顶点。面对乌托大军的疯狂围攻,她站在城楼上,身姿卓绝,手持青琅,指挥若定,守护着身后的城池和百姓。剑身反射的寒光与她坚定的眼神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明确在向敌人宣告着她的不屈与无畏。她对比分析敌我之优劣后果断决定主动出击,她面对广大官兵作极富煽动力的战前动员,指挥官与士兵同仇敌忾的声音在校场上久久回荡,拉满了决战的勇气和力量。那一刻,她仿佛成了战场上的主宰,带领着士兵们浴血前行。还有后面的只身入何府、夺剑指“飞鸿”、朝堂喷相爷、抗旨嫁楚昭等等,英姿勃发,快意恩仇,飙爽人心。
这些场景,不仅充分展现了禾晏的军事才能和个人魅力,更象征着她对命运的掌控。她的逆袭,是在权力漩涡中破局重生的过程,每一步都彰显着女性的智慧与勇气,让人大为喝彩。这背后反映的是女性在公共领域中争取话语权和决策权的艰难历程,她们需要不断地证明自己,才能在荆棘丛中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本剧中,蒙稷王女、医女宋陶陶均是这一刚毅女性形象的映衬。另有,在季阳军较武场上,禾晏对一群千金小姐发表了一通激情飞扬的演说,鼓舞了一城大家闺秀改“被救”为“自救”。还有,润都城中那一群被乌托兵蹂躏了的小娘子,受禾晏强者魅力感染,亦从自暴自弃走向了自立自强。
守望之道的痴情:鸳鸯心,孽缘行,家国恨
禾晏的守望,是一场在情感羁绊中坚守本心的痴情之旅,充满了温情与执着,对爱情、对家国九死而不悔。与肖珏的感情,是她守望之路的核心,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
从贤昌馆相识,到沙场并肩作战,再到鸣水之战被阴致使生出误会,前尘往事化作云烟。如今相聚掖州卫,双方均落难,他已非他、我也非我,从头再来过,两人的感情在一次次的危机与挑战中逐渐升温,如同陈酿越品越香。
禾晏为学枪法拜肖珏为师,巡山时独战狼群拯救战友,新兵比武又拿下第一,她成了掖州卫中一名独特的新兵。肖珏为救禾晏无意中察觉出她是女子时,把她安排住在自己隔壁的单间。这种独特的空间设计,巧妙地暗示着感性与理性的平衡,表明在亲密关系中,女性不应只是被动接受的一方,而是可以与男性平等交流、共同决策的伙伴。期间的磨擦不可避免,两人在争论中,在眼神交汇中,既有对问题的严肃探讨,又有对彼此的深深关切,仿佛在无声中传递着荷尔蒙信息。这种情感模式,打破了传统爱情中女性依附于男性的刻板印象,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独立与自主。
然而,他们的感情并非一帆风顺。肖珏的怀疑与试探,让禾晏在守望中经历了无数次的痛苦与挣扎。从进入掖州卫开始,肖珏就怀疑禾晏的人设,禾晏处于危局无法言明,她只能将计就计与肖珏斗智斗勇,尽管禾晏处于卑微并无数次地祈求肖珏,但她从没有选择退缩,而是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清白与忠诚。尴尬处,禾晏有时还笑怼对方,实现相互戏谑一番的平衡。这种痴情,不是盲目地依赖,而是基于相互理解与尊重的坚守。她相信,真正的爱情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这体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坚韧与执着,她们愿意为了真爱付出一切,即使面临误解和伤害,也依然坚守自己的初心,如夜空中闪耀着永恒光芒的星辰。
客观而论,守望相助的双方,是需要实力大致相当的基础条件的。无论是起初的何晏还是之后的禾晏,于肖珏而言明显居于下风,但从禾晏在掖州卫挺身而出带领新兵营大杀前来偷袭的乌军开始,禾与肖之间的天平产生了浮动。当剧情推进到两者假扮夫妻暗探季阳城、保卫季阳城时,禾晏在肖珏心中的位置明显上升。再到润都保卫战,整个战场基本由禾晏主导,肖珏完全信任了禾晏。此后,禾晏牢牢掌控了节奏,包括最后让徐敬甫与何如非伏诛。需要点明的是,楚昭的支持是这一路上的重大助力。

本剧中称得上相互痴情守望的,除了禾晏与肖珏,还有一对医者程鲤素与宋陶陶,这两对恋人在摩擦中走过一程又一程,终成良缘佳偶。单向痴情守望的也有二人。其一是禾晏家师云林居士柳不忘,柳不忘因故辜负蒙稷王女后,终生忏悔、补救,及至为保季阳城防而身死道消。其二是楚昭之侍女应香,楚昭暗恋禾晏,应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知道楚昭与禾晏不会有结果,但她依然轻轻相劝、默默守护,最后为楚昭挡剑倒在楚昭怀里,应香眼神彻底消散前依然喷涌出爱恋的光,楚昭心里或许是明白的。
除了与肖珏的感情,禾晏对家国的守望也充满了痴情。在润都守城之战中,她明知敌我力量悬殊,却依然选择坚守。当百姓问她“为何而战”时,她坚定地回答:“为身后万千百姓,为心中公平正义。”这种痴情大义,让她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与不屈的精神,成为无数人心中的英雄。这背后反映的是女性在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方面的担当,她们不仅仅是家庭的守护者,更是国家的捍卫者。
这番的儿女情长,这样的铿锵之音,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