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04 18:49:43
近日,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团聚焦“燃煤机组低碳化改造与可再生能源耦合利用”主题,赴娄底市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金竹山火力发电分公司以及娄底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开展实践。团队以“深度参与、主动学习”为原则,在参观过程中积极互动、细致观察、系统梳理,将课堂理论与行业实践紧密结合,让专业认知在一线学习中不断深化。
走进金竹山火力发电分公司,在3台60万千瓦机组运行现场,实践团紧跟工程师步伐,认真观察机组负荷调整过程,详细记录不同运行状态下的设备参数变化——从汽轮机转速到锅炉燃烧工况,从烟气处理装置的运行指示灯到中控屏上的实时排放数据,每一个细节都成为学习的切入点。
在娄底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站在5399亩的锡矿山光伏电站中,实践团主动向工作人员请教“农光互补”“林光互补”模式的运行逻辑:仔细询问光伏板布局与农作物种植的匹配标准,了解不同作物对光伏板遮挡率的适应范围;观察光伏板下土壤的改良情况,探究植被种植如何实现固土防流失与电力生产的双赢。
针对山地光伏运维的技术难点,成员们围着正在作业的无人机团队仔细学习:了解红外温度监测设备的工作原理,询问智能识别算法如何区分正常发热与故障发热,计算无人机巡检相比人工巡检在效率上的提升幅度。
实践团最后一站聚焦金竹山电厂的余热供暖项目。在冷水江经济开发区的管网沿线,成员们认真听取工程师对项目运行情况的介绍,详细记录余热蒸汽输送的覆盖范围、企业接入数量、年节煤量及减排量等关键数据。通过梳理“4.81公里管网”“年节约16.2万吨标准煤”“减排20.22万吨二氧化碳”等信息,团队成员主动换算这些数据背后的生态与经济价值——相当于多少棵树的固碳量,能为企业降低多少能源成本。大家还围绕“余热利用的技术门槛”“管网建设的成本回收周期”等问题与工程师交流,切实感受到能源高效利用的现实意义。
通过观察设备运行、追问技术细节、记录关键数据、梳理实践经验,实践团将专业知识与行业实践进行了深度对接,不仅深化了对燃煤机组低碳化改造、可再生能源耦合利用等领域的认知,更积累了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宝贵经验。(兰于松 潘国凯)
责编:刘宇慧
一审:刘宇慧
二审:甄荣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