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3 10:45:2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3日讯(通讯员 蔡新智)
9月2日,当初秋的晨露还缀在叶尖,柳林洲街道濠河村高效农业示范区已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这支由君山区老科协会长马志光带领的特殊“银发智囊团”,迎着晨晖,深入田间地头,为破解大棚闲置难题精准“巡诊”。
晨间开方:田间“把脉”解难题
晨光初透,洒在濠河村辣椒基地上。蔬菜专家李炳秋俯下身,指尖轻捻叶片,借助透来的微光仔细辨别病斑痕迹。他与区蔬菜专家党佑坤、植保专家吴凯南迅速组成“临时会诊团”,面对围拢上来的农户和村干部,果断开出“药方”:“微通风降湿、巧施肥壮根、严堵飞虱入侵!”李炳秋耐心解释道:“适度通风降低棚内湿度,科学配肥增强植株抗性,尤其要严守‘关棚门、挂黄板’两道防线,让粉飞虱无处可钻。”正当团队转战至六支渠村豆角种植区,潜叶蛾为害的踪迹被敏锐捕捉。李炳秋目光如炬,立刻锁定问题,随即向基地负责人下达清晰指令:“立即摘除病叶,高挂黄板,物理防治必须争分夺秒!”这果断的指令,瞬间点燃了现场教学的火种——一场扎根田头的“田间课堂”应声开讲。只见李炳秋手持受害叶片,化“危机”为教材。他将秋延后栽培的黄金时机、水肥精准调控的科学配比等实用技术,条分缕析,倾囊相授。面对农户接踵而至的困惑,他时而俯身剖析,时而手把手演示,答疑解惑,不厌其烦。热烈的求知氛围中,农户们纷纷围拢,全情投入这场及时雨般的农技盛宴,沉浸于知识的浸润之中。
上午谋方:会场“定策”绘蓝图
上午十时许,濠河村部会议室内智慧激荡、气氛热烈。围绕“决不让大棚空地半平方”这一硬目标,专家们结合实地踏勘与外地成功经验,展开深入交流与思想碰撞,迅速凝聚共识:立足君山生态禀赋,必须打好“江湖牌”!一要深挖农文旅融合潜力,打造集休闲、观光、亲子、研学于一体的综合型景点,让游客“有吃、有带、有玩”,聚人气、创效益;二要发力高附加值蔬菜种植,以“特”取胜,推动农户“有赚、有乐、有劲”,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三要强化精准招商,固化高效种植模式,铸就金字招牌,确保发展可持续、后劲足。马志光会长以“科、勤、景”三字定盘—— “科管提效、勤干创富、景美引客”,一条清晰的高质量发展路径豁然开朗。智慧交融之间,一套高效的“循环之策”应运而生:茬口零闲置、轮作精布局、功能巧拓展,育秧大棚高效利用的“破局良方”就此落定。
午后联方:科技“牵线”促升级
午饭后,专家们放弃休息,旋即奔赴六支渠村,直指设施农业“增值难”的核心痛点。区老科协精准定位,主动作为,化身“科技红娘”,特邀市食用菌协会会长、蘑菇专家王光文研究员深入种植基地,开展现场诊断与科学研判,成功“撮合”基地与协会联姻,引进“菌中之王”——高附加值羊肚菌示范种植。此次“联姻”不仅为基地带来羊肚菌这一高附加值新品与核心栽培技术。更依托“协会+基地+专家”的黄金三角联动,为设施农业转型升级按下了“快进键”,注入强劲科技驱动力,有效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效特色产业华丽转身。
此次精准落子的行动,堪称君山区老科协“银发人才助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银发专家们倾注数十年积淀的智慧,为濠河、悦来、六支渠等基地的大棚综合利用开出多剂“精准良方”,其所促成的“科技联姻”已在六支渠沃土中生根发芽。一幅“一棚多用、四季增收”的君山高效农业新画卷,正在这片热土上由银发力量徐徐绘就!
责编:张佳玲
一审:冯铁
二审:张一新
三审:闵皓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