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25 15:24:19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魏璐璇 姜瑶 周洋 7月至8月底,岳阳市大部分地区高温日数显著偏多。屈原管理区累计高温日数远超常年同期,降水量显著偏少。当前正值晚稻生长关键期——孕穗期,旱情对农业生产恐构成较大威胁。
屈原管理区,这片因农而兴、以粮为重的热土,深知“粮安天下”的千钧分量。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旱情,一场围绕“水”展开、关乎全年粮食生产大局的抗旱保秋攻坚战役,在屈原大地全面打响。
谋定后动,科学调度布下“先手棋”
抗旱如打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旱情初露端倪,屈原管理区便迅速将抗旱保秋工作摆进重要议程。
区水利、农业等部门高频会商,密切跟踪雨情、水情、墒情、农情变化,建立旱情动态监测预警机制。辖区水库、电排机埠、灌排渠系等水利设施被全面唤醒。早在7月初,水利部门便组织精干力量,对水利设施进行拉网式排查检修,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灌得上、排得畅”。渗漏点得以及时封堵,闸门启闭灵活自如,渠道清淤疏浚完毕,整个水利网络整装待发。同时,密切关注外江(河)水位,在条件许可时,果断开启外河闸口引水入库入渠。至抗旱工作启动前,全区水库、沟渠、塘坝总蓄水量达2200万立方米,为后续抗旱保供备下了充足的“水源底气”。
精准发力,多源引水解农田“燃眉急”
当自然降雨持续缺席,外引水源成为缓解旱情的关键突破口。屈原管理区立足实际,科学统筹,精准施策,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水源潜力。
8月16日,屈原管理区果断决策,启动外河抽水引灌行动。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引水战役在湘江、汨罗江畔打响。迎丰低闸4台大功率水陆两栖移动泵站轰鸣启动,探入湘江。它们开足马力,以每小时2万立方米的强劲流量,将滚滚江水源源不断地提引上岸,通过骨干渠道输向干渴的田畴。2台同样强劲的移动泵站在翁家港奏响抗旱强音,以每小时1万立方米的流量引汨罗江水入田。汨罗江水与湘江水汇流,交织成一张覆盖更广的生命水网。6台“钢铁巨龙”持续发力,日均引水量接近70万立方米。这股持续注入的“活水”,如同甘霖,有效缓解了核心灌区的燃眉之急,滋润了无数焦渴的禾苗。
同心聚力,田间地头织密“防护网”
抗旱保秋,不仅是水的调度,更是人的战役。屈原管理区调动一切力量,将抗旱的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的“最后一米”。
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带头深入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在引水渠旁和抽水现场靠前指挥,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区农业农村部门组织抗旱保秋技术服务队,冒着酷暑高温,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点对点”、“面对面”服务。针对不同土壤墒情、不同水稻生育阶段,指导农户采取浅水勤灌、夜灌日排、湿润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避免大水漫灌造成水资源浪费和土壤板结,努力做到不落下一丘田、不放弃一株苗。
抗旱一线,一场自上而下、全民参与的“护穗行动”在广袤田野间展开。通过全区上下众志成城、科学应对、精准施策,抗旱保秋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全区基本没有水稻受灾面积,晚稻长势基本稳定,丰收的基础得以初步保全。
屈原管理区将继续密切跟踪天气变化与土壤墒情,动态分析研判全区用水需求,因地制宜、综合统筹抗旱设施设备,科学引水、节约用水,全力以赴保秋粮、稳生产,努力将旱情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
责编:王相辉
一审:张颖琳
二审:徐典波
三审:姜鸿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