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缅怀全国优秀教师谢国清校长

    2025-08-22 13:11:11

近日,双峰电大首届汉语言文学大专班的陈晓勇同志经李建华介绍与我相见并说明来意,追忆在双峰电大学习时谢国清老师教书育人的往事并寻找他的照片。我欣然应允,从心底里敬仰这位双峰电大的开拓者,也想要为谢老师写篇文章以示纪念。

谢国清老师档案照

谢老师离开已有11年了,可当年电大的老师均已退休,为慎重起见,我们通过组织部门查找档案并很快得到回复:谢老师的档案在教育局。我来到教育局档案馆,找到了尘封已久的《谢国清卷宗》。细心阅读后,一位学识渊博,为人谦和,经历坎坷,对党忠诚的谢老师又回到了我的身边。

谢老师生于1931年,幼读私塾,后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现为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他在学识上底蕴厚实,熟读唐诗宋词,幼学琼林,熟谙诸子百家,讲授古典文学更是如数家珍。

19826月,双峰县开办首届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大专班,县教育局在全县遴选优秀骨干教师,谢老师被时任双峰县教育局主管负责人王文同志相中。7月,谢老师从双峰县第十六中学选调到由县教师进修学校、县农民中专、湖南电大双峰教学班三校合一”而来的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大专班。

当年,这里条件很艰苦,教学楼、宿舍、食堂均是合用,接收的课程信号差,电视画面十分模糊,很多课程还要通过听磁带来学习。谢老师担任8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班的班主任,并辅导《古代文学》和《应用写作》课程。他认真指导学员们阅读和理解,讲课的神韵和板书的风格至今仍让同学们记忆深刻。

中文班的学员主要来自娄底新化和双峰。谢老师对远道而来的新化学员更为关注,担心他们生活是否适应,常常与食堂联系,与当时负责后勤的朱老师交流,嘱咐油水放足一点。中文班学员的年龄差距较大,虽工作历不同但都是各单位的骨干,因此被作为重点培养的对象选送来此学习提高谢老师在担任82级汉言文学专业6位学员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期间,更是尽心尽力,不厌其烦帮助学员修改论文,最终这些学员在娄底市组织的论文答辩中全部通过,其中学员陈晓勇的谈麂山之迷的创作特色》还被推荐为湖南广播电视大学优秀论文。

万事开头难,面对电大创立初期的困难,谢老师总是保持乐观的心态尽管有不便,他还是常常着一辆女式自行车往返于委县各部门之间,从不言苦。在谢老师心中有一个目标,就是要把电大建个"",把善于后勤工作的成炎君校长调入电大跑规划、跑建设,我也作为文秘人员被来协助工作多少个日日夜夜,时年50多岁的谢老师跑遍了相关部门,终于在县中心城区批得10建成了5000平方米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双峰分校,让电大告别了“三无”学校(无场地、无校舍、无编制)的境地,成为湖南广播电视大学首个县级分校教师也由办班时的寥寥人,到正式定编教师56人,在校学生高峰时1000多人

老师作为双峰电大的开拓者,后来担任了电大党支部书记、校长为双峰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89年9月他授予了"全国优秀教师"的荣誉

斯人已去功绩犹存。

40年后的今天,我们首届汉语言文学班的学员相聚于此,回味那段峥嵘岁月,共同缅怀尊敬的谢老师!我们相信,谢老师一定听到同学们在回忆他的教诲,铭记他的功勋,感谢电大的培养!

(作者李,双峰人民政府二调研员、原县政府办主任)

责编:黄磊

一审:黄磊

二审:王德和

三审:瞿德潘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