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味蕾之坦渡灌肠

张国良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21 11:09:02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张国良

天色微亮,岳哥饭店厨房里灯已亮起。自从2005年在县城开店以来,岳哥岳嫂在自己的夫妻店里20年如一日,一个在灶前,一个在案旁,早早忙碌着做他们店里的招牌菜——坦渡灌肠。

岳哥1963年出生,临湘坦渡大河村人,兄弟姐妹六人,排行老二,家里经济十分困难,高中毕业回家务农两年后结婚,带着岳嫂到镇上开了家餐馆,因看到村里每逢过年,家家杀年猪后便取一段猪肠和糯米做成灌肠,以此来犒劳全家人一年的辛劳。据说这道菜味美无比,坦渡人老少皆好,同时还有润肠通便,预防小儿夜间尿床等功效。岳哥认为值得推广,于是潜心学习研究,把灌肠越做越好。看到食客个个爱吃,他便举家搬到临湘城区继续开店,这菜一上桌,临湘城区人也格外喜欢吃,岳哥把这道菜整整做了20年!

每次做灌肠,岳哥总是坚持坦渡原始作法,追求原汁原味。他每次先取来一些猪直肠,在盆里浸水,浑浊的水纹荡漾开去,透露出难以言喻的腥气。岳哥的手指在皱褶间来回穿梭,一遍一遍淘洗,直至水清见底,肠衣呈现出粉嫩透亮的颜色。岳嫂则将糯米淘净、泡发,米粒吸饱了水分,颗颗饱满晶莹,仿佛浸满了水的玉石。糯米被岳哥的大手搅动得均匀,米粒裹着油光,粒粒晶亮。

接着便是灌肠了。岳哥将猪肠小心套在特制的竹筒上,岳嫂则取米粒徐徐灌入。岳哥的双手护着肠衣,感受着米粒在肠衣里一寸寸涨满,手势轻重有度。米粒鼓胀,肠衣渐渐饱满硬实起来,如同刚刚吹饱了气的球儿,滚圆光滑,显出沉甸甸的分量。灌好的米肠一圈圈盘起,在盆中叠摞,宛如时光盘踞于此,层层叠叠,积满了多少日子。

蒸煮是最后关键。岳哥将米肠盘放入蒸笼,火舌在灶下舔舐着锅底,水汽蒸腾翻卷,厨房里渐渐弥漫开一种特殊的醇香。待蒸笼盖掀开,一股汹涌的热气扑面而来,米肠油亮饱满,如新生的婴孩般丰润,油光在纹路间游走,显出诱人的色泽。岳哥趁热捞出,再置于案板上晾凉,热肠子逐渐凝结成浑圆、结实的一圈圈,如一条盘卧的巨蟒,沉甸甸地伏在那里。

待晾凉之后,岳哥执刀将灌肠切成厚片,每一刀下去,刀锋划开肠衣的韧劲,米粒便袒露无遗。切开的灌肠片薄厚均匀,糯米洁白如雪。这切片的灌肠,是坦渡灌肠的最终形态,被岳哥端上了桌。

日头渐高,岳哥饭店的门口人声渐稠。各色食客循香而至,纷纷落座,点菜声此起彼伏。灌肠片在热油中煎得滋滋作响,两面焦黄,香味钻出厨房,直窜进每个角落。油煎后的灌肠,肠衣紧致脆韧,糯米软糯温润,引得食客纷纷点头赞叹。

其中一位常客,他每每要一盘灌肠,一盘小菜,再配二两小酒,细嚼慢咽。他夹起一片灌肠,入口之后微闭双目,咀嚼良久,末了,竟还用指尖拈起盘中最后几粒散落的糯米,送入口中。岳哥每每看在眼里,便知这老主顾又回来了。还有几位初来者,夹起灌肠入口,先是惊奇,继而频频点头,彼此小声议论:“这味道,果然蛮好!”

岳哥饭店在临湘市区开了二十多年,尽管因门面原因多次改换地址,店中菜单虽也变换,唯有坦渡灌肠,却始终如一地立于菜单之首,稳如泰山。特别是2021年4月,坦渡灌肠被评“临湘十大名菜”后,前来岳哥饭店点吃灌肠的新食客明显增多,岳哥更加卖力做好灌肠了,夫妇日日操持,岳哥灌肠,岳嫂生火,两人早已默契如一,无言之间便完成一切。岳哥的双手,青筋盘绕,指节粗大,掌心覆满了厚茧,上面还刻着几道细碎的刀痕;岳嫂呢,则鬓发悄然染霜,眼角也爬满了细密的皱纹。案板经年累月承受刀锋的刻划,早已布满深深浅浅的沟壑,如同他们脸上被时光之刃刻下的纹路。

时光里,灶火炽烈,食客如流,岳哥夫妇在案板与炉灶之间,如同那糯米与肠衣,彼此包容,彼此支撑,彼此成就。他们的生命,便在这方寸之地的厨房里,在每一个浸透汗水与香气的日子中,慢慢蒸煮,沉沉发酵,最后凝练成这道名为“坦渡灌肠”的滋味。

灶火终归熄灭,油烟气也散了,杯盘收拾干净,店门关拢。岳哥夫妇坐在灯下,看着空荡的桌椅,静默无言。岳哥逐渐萌生了一个梦想,那就是不断研究如何开发推广灌肠,注册一个商标,能够规模化生产而又不失传统工艺,让这道地方特色美食造福更多食客。

案板上深深浅浅的刀痕,映着灯光,好似时光刻下的印痕,默默诉说着这二十多年里那些熬煮的岁月与梦想,那些被烟火气浸透的日夜——它们如此粗粝而坚韧,恰如坦渡灌肠的滋味,嚼到最后,方觉内里温厚深长。

责编:兰萍

一审:兰萍

二审:刘宇丽

三审:丁会云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