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胡晓雨:在音诗画里与你不期而遇——歌曲《相约常德》

  湖南文联   2025-08-21 09:20:30

文|胡晓雨

在文化传播的多元载体中,音乐以其穿透时空的感染力,成为城市精神最生动的注脚。胡少华作词、李明作曲的《相约常德》是一首以音乐符号与一座城市进行深度对话的灵魂歌曲,在音诗画里常德与你不期而遇。作者将沅澧流域的风土人情、历史底蕴与精神气韵,用心用情谱写成了一首可听、可感、可传的音乐篇章,使之成为常德递向世界的一张“鲜活”名片。这首歌已被评为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听见中国听见你”2024年度优秀歌曲湖南推选活动入围作品和湖南省文学艺术联合会、湖南省音乐家协会“家乡情 潇湘美”第十届潇湘好歌征集活动优秀作品。歌曲也受到业界和听众好评。

一、于烟火云岚里见精神内核

歌曲开篇“来吧来吧”的排比重复,表现出热情好客的常德“性格”,让你仿佛看见主人公站在河街码头,挥舞衣袖,用“谁都能听懂”的“德”语发出邀请。整首歌词用“邀约”串联起常德特色文化IP。镜头从远推向特写,粗犷的沅澧号子,婉转悠扬的丝弦锚定文化传承,接地气的常德米粉、擂茶等美食唤起味觉记忆。“惊艳了时光”“甜醉了心房”等夸张拟人化的表达,使静态的文化符号拥有了动态的感知力。城头山遗址叩开历史之门,“桃花山”引据《桃花源记》文学典故,“稻浪”“山花”勾勒的美丽生态,完成了古与今、虚与实的交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自然景观再到“常德德山山有德”的地域精神,以及对“世外桃源”理想境地的向往,层层推进,在精神内核上完成积淀与升华。

二、于激荡旋律中见青春活力

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以降E宫调式为基础,“3 5”旋律动机贯穿始终,动感的附点、切分、弱起节奏奠定全曲热情洋溢、青春活力的感情基调。“5 i”等跳进,恰似沅江的潺潺流淌向前,“6 5”“2 3”的级进,如丝弦的婉转旋律,勾勒出常德的细腻深情。跳进与级进的旋律进行,让音乐既有“动如脱兔”的活力,又有“静如处子”的温婉,拓展了旋律线条张力,精准呼应城市气质。“鱼咬尾”手法让音乐素材形成连贯叙事感,让游客跟随脚步一同来到这“桃红柳绿,诗酒飘香”的地方。歌曲中“相约常德,心儿飞扬”旋律重复出现,使情感集中喷发。无论听众是否到过常德,都能在旋律中找到情感的出口。尾声高音“让心儿一起飞扬”,实现“邀约”到“共情”的闭环。

三、于虚实结合处见文化魅力

《相约常德》编曲采用现代和声、融入电子音乐元素,颇具时尚感。前奏加入方言画外音,营造烟火气十足的早餐文化画面,富有地方韵味。伴唱和声与主唱默契配合,不同段落以多样方式渲染氛围,凸显常德独特山水人文魅力。当歌曲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心儿飞扬”的余韵仍在回荡,这不仅是对常德的赞美,更是音乐作为文化载体的永恒魅力。它让城市不再是地图上的坐标,而是历经一段沉浸式体验。在《相约常德》的旋律里,我们听见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邀约,更是对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美好家园的共同向往。

《相约常德》以音乐为媒介,以对话为方式,以艺术为桥梁,构建了丰满的人与城市双向奔赴的境域形象,其价值远超一首歌曲的范畴。这种创作契合文旅融合的需要,实现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有机统一,听众无需解读复杂隐喻,便可快速捕捉常德的核心精神和文化魅力。《相约常德》是我们心中的歌,也是写给远方的你的一首诗。期待有一天,我们常德相见,同唱这首歌。

图片
图片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蒋茜

三审:熊佳斌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