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联 2025-08-21 09:19:58
重现历史壮举,传承爱国精神——评纪录片《左宗棠收复新疆》
文|红毅
作为一名湖南人,当看到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左宗棠收复新疆》在湖南卫视、芒果TV、湖南金鹰纪实卫视同步热播时,心中涌起别样的自豪与感慨。这部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及湖南广播影视集团联合出品,湖南金鹰纪实传媒有限公司精心摄制,历经三年打磨的作品,不仅呈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更让家乡与这位湖湘骄子的精神血脉紧密相连,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精湛的制作水准和广泛的传播影响,成为一部具有重大意义的影视佳作。
一、湘魂铸风骨,历史深处的湖湘担当
纪录片以详实的史料为基石,全景式回顾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艰难历程时,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那股深入骨髓的湖湘精神。晚清王朝风雨飘摇之际,新疆面临“阿古柏割据天山南北,俄人强占伊犁,英人虎视南疆”的危局,朝堂“海防”与“塞防”之争愈演愈烈。正是这位从湖南湘阴走出的硬汉,秉持“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的信念,力主武力收复。
影片开头,林则徐约见青年左宗棠“湘江夜谈”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特质,在左宗棠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年逾六旬的他,身体抱恙,接连承受妻子、长子、两个女儿及胞兄离世的重创,却依然以“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担当,出任西征大军统帅。纪录片中,他筹备粮草时的精打细算——精确到每匹战马、每峰骆驼的运力,规划粮道时的深谋远虑,都透着湖南人务实坚韧的底色。而面对政敌攻讦时的据理力争,与西方列强周旋时的寸步不让,更彰显了湖湘子弟“敢为天下先”的风骨。
家乡的“火辣味”孕育了他的品格,而他也用壮举为湖湘精神增添了厚重注脚。片中展现的各族民众共同抗敌场景中,那些奋勇争先的身影里,仿佛能看到湖南子弟与边疆同胞并肩作战的默契——这种跨越地域的家国情怀,正是湖湘文化中“心忧天下”精神的生动延伸。
二、湘地匠心力,制作里的家乡温度
在制作手法上,《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创新背后,处处可见湖南影视人的匠心与巧思。作为湖南出品的作品,它不仅承载着历史叙事的使命,更带着家乡人对先贤的敬意。
纪录片采用历史题材最高规格的还原拍摄,以电影级标准运用4K超清摄影与场景重建技术。当“达坂城-托克逊-吐鲁番决战”“舆榇出征收复伊犁”等场景在屏幕上重现时,湖南观众或许会格外留意那些细腻的镜头语言,这是家乡团队用现代技术对历史的虔诚致敬。更令人自豪的是,剧组依托湖南本土的芒果大模型,训练出全球最强的清代人物场景微调模型,通过超高画质的AIGC技术还原历史场景,让湖南的科技实力为历史叙事赋能。
动态地图里的行军路线、3D复原的战场场景、沙画水墨动画的艺术表达,乃至章节化叙事的巧妙设计,都透着湖南影视人“接地气、有灵气”的创作智慧。将每集拆分为8~9个几分钟的片段,既消解了冗长感,又契合当下观众的观看习惯——这种兼顾艺术性与传播性的巧思,恰似湖南人“既守正又创新”的行事风格。
三、湘土传薪火,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
纪录片播出后引发的广泛共鸣,在湖南大地上尤为炽热。作为左宗棠的家乡,湖南人对这部作品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结。从岳麓书院的“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到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誓言,湖湘文化中的爱国基因在这部纪录片里得到了完美诠释。“这是一次集体记忆的重构,是民族共同体精神的加固”,这部作品对于家乡人具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湖湘精神当代传承的鞭策。
近年来,在海外媒体掀起的“左宗棠热”中,湖南元素的闪现让世界看到,这片土地孕育的不仅是英雄人物,更是生生不息的爱国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这部湖南出品的纪录片,以先贤壮举激励着家乡人乃至全体中华儿女,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续写担当。
《左宗棠收复新疆》对于湖南人而言,是一份特殊的精神馈赠。它让我们在历史中看见家乡的风骨,在光影里触摸文化的根脉,更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坚定地传承那份“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为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蒋茜
三审:熊佳斌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