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 2025-08-20 17:23:51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评论员 张军 视频 王珏
最近,多起高空坠落奇迹生还的案例,让人揪心之余更是庆幸不已。带来缓冲的大树、灌木丛创造了“奇迹”,也是这些坠落者的“救命恩人”。
据三湘都市报*犇视频报道,8月19日,4岁男童从长沙市中心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经过14天的抢救终于脱离生命危险。这个从12楼意外坠楼的孩子因一棵大树的缓冲得以奇迹生还。
奇迹之所以为奇迹,正是因其偶然性。有幼儿的家庭,绝不能将孩子的安全寄托于“救命大树”,而是要在硬件防护、日常监护与安全教育上筑牢三重防线。
作为一名资深媒体人,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更多的不幸坠亡案例只是没有公开报道。从重庆4岁男孩因防盗网金属条松动坠楼,到四川南充2岁幼儿因阳台未封窗坠亡,多起悲剧的核心原因都是防护设施不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5万名儿童因意外坠落就医,其中40%发生在3-6岁年龄段。家长千万不要抱侥幸之心,做好日常防护才是硬道理。
儿童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与政府形成合力,才能将“偶然救命”转化为“必然护命”。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安装窗户防护栏可使儿童坠楼死亡率降低50%-90%,但现实中许多家庭仍抱有“楼层不高无需防护”“隐形防盗网美观但不实用”的侥幸心理。纽约市自1976年实施强制安装窗户防护政策后,儿童坠楼事件从每年217起锐减至2016年的9起,这一数据足以证明硬件防护的必要性。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家庭与社会在儿童安全防护上的系统性漏洞也该堵上了。
安全不是口号,而是渗透在每一个细节中的生活方式。
一棵大树或许能偶然救下一个孩子的生命,但“救”不下所有家庭的侥幸心理。儿童安全需要的不是“奇迹”,而是家庭、学校、社区与社会共同编织的“安全网”。
从今天起,检查家中的窗户防护栏是否牢固,用西瓜鸡蛋坠地示范与孩子认真讨论一次“窗边安全规则”,向社区建议一次安全隐患排查——这些看似琐碎的行动,才是对生命至上理念的真正践行。
唯有将“被动救命”转化为“主动护命”,才能让每一个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自由奔跑玩耍,才能让每一个家庭不再承受“高空坠落”的恐惧。
责编:苏亮
一审:张军
二审:袁欣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