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感悟初心使命:长理青年在贵州上“行走的思政课”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14 11:04:36

近日,长沙理工大学青年学子走进贵州省安顺市、贵阳市,开展主题为“数字化为黔行赋能,信息化传承红色血脉”的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以探寻传统文化脉络、赋能美丽乡村建设、传承先辈革命遗志为使命,走访黄腊布依族苗族乡、苗岭屯堡古镇、王若飞故居、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等处,结合当地的产业结构、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和乡村特色,展开探访、学习观摩、交流座谈,追忆先辈豪情故事,领悟红色革命精神,在当地上了一堂生动的传承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教育实践课。

产业振兴赋能美丽乡村

面朝“十里荷廊”、三面环山的黄腊乡,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布依族传统村落。其位于安顺西秀区东南面,全乡总面积77平方公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达38.6%。在当地政府的规划和建设下,黄腊乡用不到一年时间就告别过去基础设施薄弱、房屋陈旧的落后面貌,变得干净整齐。蜡染工厂和农产品加工厂分布在乡村各个角落,村民们就地取材,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如今村民人均年收入逾2万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实践团成员参观了当地蜡染博物馆,通过与蜡染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深度交流,了解了传统纺织技术在蜡染工艺中的传承与创新之道,感受蜡染纺织工艺的独特文化魅力。交流中,实践团成员发现了蜡染工艺复杂、量产难、推广难的问题,表示将记录下问题回校深入研究,并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帮助宣传推广、拓展蜡染市场。

近年来,政府对黄腊乡进行全新设计和打造,融合红色文化、绿色产业、传统文化、布依族文化等各种元素,在推动文旅融合的同时打造了文化地标和研学基地。通过乡村志愿者代表和杰出青年创业者的讲述,实践团成员充分感受到乡村振兴工作给新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山更青、水更绿,环境更整洁,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更强。

深厚文脉激活古镇新生

实践团师生一行先后走访了本寨、云峰屯堡以及四知堂等安顺屯堡代表性建筑和教育基地。

本寨始建于明初,是众多屯堡寨子中“军屯”的典型代表,各巷道中遍及结合江南封闭式“四合院”建筑的房屋,体现了屯堡军营“家自为塾,户自为堡”的石头建筑风格。在四知堂,团队成员被杨震先生的高尚品德深深打动,通过对“杨震拒金”“清白传家”故事和清廉赋、四知传家等廉洁文化的学习,深入认识到廉洁文化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促进国家和谐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在王若飞故居,团队成员深入学习了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实践团成员张昕煦表示:“王若飞烈士的为民情怀深深感动了我,他执着求学和勇于革命的精神值得我永远学习。”

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在贵州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实践团成员深入学习伟大长征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与伟大。在《红飘带·伟大征程》场馆中,实践团沉浸式体验了长征途中“血战湘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爬雪山过草地”等一幕幕经典场景,重温了长征胜利的伟大史诗。

步入胜利丰碑展演厅,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个个光辉的名字跃然眼前,银幕上缓缓浮现出“缅怀长征中的每一位革命先烈及无数未留姓名的无名英雄”的字幕。这简短而有力的话语,触动心弦。实践团成员吴昊玟感慨万分:此次参观不仅让自己深切感受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与牺牲精神,更深刻领悟到“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长征路永远在路上”的深远哲理。(吴昊玟 张昕煦)

责编:刘宇慧

一审:刘宇慧

二审:甄荣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