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河社区:“四大友好”为残疾人生活破障筑梦

韩婷 龙兴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12 11:16:12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韩婷 龙兴

在长沙市雨花区黎托街道阳河社区,“出行难、办事难、 融入难”曾是34位持证残疾居民心中沉甸甸的“痛点”。但短短一年间,社区以“残疾人友好单元建设”为契机,将“弱有所扶”化为精准行动,构筑起“环境、服务、制度、文化”四大友好格局,让“有爱无碍”的暖流浸润了每位残疾居民的生活。

长沙市雨花区黎托街道阳河社区残疾人服务中心(低位服务台)。

阳河社区辖区面积1.23平方公里,涵盖6个生活小区、 80栋居民楼,常住人口超3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2100 余人,80岁以上户籍老人35人,持证残疾人34人(其中重度残疾人16人)

环境友好:从家门到心门一路畅通

社区联合区残联、设计专家与党员志愿者开展“敲门行动”,逐户走访34户残障家庭,倾听每一条具体需求——坡道太陡、盲道被占、居家设施不便……12次专家现场勘查后,一场“补短板”的系统改造拉开帷幕。

区残联、社区党总支与设计师根据老年人需求现场探讨无障碍卫生间改造设计方案。

如今万家城小区主要出入口、单元门、人防通道和电梯口,新装的双层安全扶手既防碰撞又助借力,严格标准的坡道让轮椅畅行无阻;社区主路、服务中心等高频区域增设的无障碍通道、低位服务台与紧急呼叫按钮洗手间,为视障居民独立出行打开方便之门。辅具免费存放点的轮椅、助行器,高龄残疾老人腕上的智能监测手环,养老站内的适老化设施……每一处细节都诉说着无障碍环境的贴心守护。

服务友好:精准帮扶暖到心坎

在阳河社区,服务不止于硬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低位办事台与“俯下身子”服务及“一对一”帮办代办服务,让行动不便者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残疾人证换发、补贴申领等120项业务,实现办事“零距离”。

万家城小区东区休闲娱乐区水系无障碍坡道改造、扶手增设。

更有一张无形的关爱网在社区铺开,34户残障家庭拥有“一人一档”动态档案,党员、志愿者与共建单位结对帮扶,为重度残疾、低保家庭送上代买代办、卫生清洁、康复陪伴等贴心服务。家庭医生签约率100%,80岁以上残疾老人慢性病控制率提升30%;通过“阳光议事厅”,残疾人代表提出的增设无障碍通道、优化公交路线等建议,12条已从纸面照进现实,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当家人”。

残疾人代表通过“阳光议事厅”,提出增设优化公交路线等建议。

制度友好:服务保障压舱石

筑牢服务运行“基本盘”。社区残协全面梳理残协工作流程,建立涵盖残协日常工作制度、残疾人信息摸排更新制度、服务反馈评价制度等在内的完整制度框架,明确工作标准、责任分工与流程节点,让残协各项工作从服务对接、需求响应到效果评估均“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服务质量稳定提升提供刚性支撑。

凝聚多方联动“合力源”。在党建助残领域,社区创新推行“1名党员+1名志愿者+N个共建单位”的“1+1+N”帮扶制度,与34户残疾家庭实现精准结对共建。比如肢体残疾的刘师傅家曾因阳台地漏堵塞导致积水,党员结对走访时发现这一问题后,同步对接共建单位物业公司安排维修人员免费疏通管道。从需求反映到问题解决仅用了2天时间,当残疾人家中遇到类似生活难题时,依托这一机制能快速激活响应链条,协调各方力量高效解决问题,让残疾朋友切实感受到制度带来的温暖与可靠,

文化友好:从受助者到发光者

康复志愿者为残障老人进行康复训练指导。

在“阳光悦学堂”,模特、声乐、舞蹈等课程每月吸引200余名居民参与,“书吧”的读书分享会与“一对一”视障伴读服务,让知识穿越视觉的藩篱。社区更注重挖掘残疾居民潜力,组建“银龄手作队”“向日葵妈妈读书会”,推动他们从“被服务者”向“社区文化传播者”华丽转身。

盲道铺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点位)。

阳河社区党总支韩婷表示,未来将深化“党建+资源整合”,引入智能盲道导航等科技助残设施;推动“助残+治理结合”,让助残服务与养老、司法维权深度融合;做好“凝聚+文化融合”,打造“助残文化墙”、征集助残微故事、策划残健融合等主题活动,让“有爱无碍”真正成为社区最温暖的底色。

“让每一位残疾人都能在阳河‘站得住、走得稳、活得好’,”韩婷说,“无数‘微改造’‘微服务’汇聚成今日的暖流,而明天的阳河,必将因“友好”而更加璀璨。”

阳河社区无障碍阅读环境区之一。

当物理障碍被消除,心灵藩篱被打破,阳河社区正以“绣花功夫”为全省无障碍建设提供生动样本。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