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长剧突围:《锦月如歌》能否用铁甲寒光破译“剧荒”密码?

  湖南文联   2025-08-11 17:20:18

图片

《锦月如歌》能否用铁甲寒光破译“剧荒”密码?

文|杨金

由蒋家骏执导,周也、丞磊领衔主演的电视剧《锦月如歌》,8月6日在湖南卫视和芒果TV首播。该剧改编自千山茶客的《重生之女将星》,播出前已斩获几百万的预约量、预告片播放量超5亿次。在影视市场深陷“短剧狂欢”与“长剧遇冷”悖论的当下,《锦月如歌》试图从满足大众对叙事密度、人物深度、制作精度的三重渴求入手,为长剧突围提供新范式。

高密叙事对抗碎片时代

在碎片化观看时代,观众的注意力容易如流沙般难以凝聚。电视剧《锦月如歌》为有效对抗这一现状,摒弃了长剧慢热痼疾,几乎每集都设有悬念和小高潮,节奏紧张却又松弛有度,让观众能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观剧体验,契合观众多样的观看需求。

图片

该剧开篇就迅速推进剧情,在快速鲜明展现人物形象的同时,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如,第一集交代了女主何晏(后改名禾晏)“沙场归来遭背刺”——从战功赫赫的飞鸿将军瞬间沦为家族利益的弃子,被兄长夺功、下药陷害等,这些丰富内容浓缩在有限的剧集内,让观众能在短时间内感受到剧情的跌宕起伏。与此同时,前两集还交代了将门之后、年少成名的男主肖珏,在鸣水一战中父亲战死、三万肖家军惨死,他因此背上“好战”的黑锅恶名;面对皇帝的猜忌、他人的落井下石,他蛰伏苦寒之地练兵、立志查明真相,这些基本情况凸显了肖珏的人物背景和内心的仇恨执念,使观众能快速了解人物、增强对角色的认同感。

在“倍速追剧”成为常态的今天,《锦月如歌》以高密度而非简单的快节奏有效传递了信息,精准适配了当下观众碎片化观看却期待连续刺激的矛盾需求。

图片

双生共强打破路径依赖

《锦月如歌》以“双强对峙”的人设,从权力结构、情感模式与价值内核三个维度,将平等博弈的关系美学贯穿始终,打破了传统路径依赖。

该剧颠覆性处理了禾晏的成长叙事线,撕碎了传统男女主的依附关系。如,禾晏的觉醒线是“被夺走的一切,我要亲手拿回来”,她参军后从士卒晋升到将军,其力量源于自我赋权而非男性馈赠,而且其职务上的晋升完全遵循军功逻辑,没有依赖任何男性角色的“金手指”,摒弃了“男强女弱”的陈旧剧本。

该剧避免了为人诟病的“大女主”困境,将爱情置于权谋与战火之中淬炼。禾晏与肖珏的爱情不是依附关系的确认,而是并肩作战的契约:两人在军营中相互试探,后来在朝堂上又联手破局……他们的情愫并非始于惊鸿一瞥的瞬间沦陷,而是在生死相托中渐生暖意,让爱情叙事摆脱了“一见钟情”式的创作惰性。

图片

《锦月如歌》还通过双强的成长轨迹,将“个人情爱”升华为“家国情怀”的载体,完成了价值内核的扩容。如,将禾晏的“个人复仇”和肖珏的“为父洗冤”嵌套于“护家国、斗奸佞”的洪流中,使人物成长保留了情感的张力,赋予了更为辽阔的精神坐标。

匠心制作铺就沉浸史诗

虽然故事发生在一个架空的朝代,但是《锦月如歌》的制作团队非常用心,他们通过精心的服化道和场景设计,从凸显人物特质、营造氛围等方面入手,打造出具有沉浸感的史诗观感。

一方面,服饰设计贴合人物特质。如,女主禾晏初登场时的银色战甲,借鉴了唐宋明光铠元素,以金属光泽凸显力量感,上面的花纹和装饰精致,体现了女将军的英武;而其日常服饰则多以素裙缀以暗纹,隐喻其性格。男主肖珏的服饰也很讲究,不同场合的服装都体现了角色当时的身份气质——战甲突出威武挺拔感,而墨色常服以暗纹绣出北斗星象,暗合其“智多星”人设。这种“形为神役”的美学表达,让每一帧画面都能成为叙事的延伸。

图片

另一方面,场景搭建注重氛围营造。据了解,制作团队参考了大量历史资料,精心还原了古代战场、朝堂、府邸等场景,无论是气势恢宏的宫殿楼阁,还是热闹繁华的市井小巷,均充满着古风美学气息。特别是掖州卫营地的场景设计,堪称“环境即性格”的典范:当禾晏参军刚抵达时,映入眼前的是没有过多装饰的木质结构营地建筑,虽然风格古朴,但是给人一种简陋感;而满是碎石、坑坑洼洼的地面环境,是刻意营造的“粗糙感”,这种与华丽壮观的宫殿形成鲜明对比的场景,比任何台词都更能说明“边关军镇的艰苦”。

总而言之,在观众对套路化剧情集体审美疲劳的“剧荒”当下,《锦月如歌》用高密度叙事守住节奏防线,用立体鲜活的人物激活情感共鸣,用宏大叙事的格局彰显精神高度,用工业级细节呈现美学表达。如此看来,《锦月如歌》是否藏着让长剧重获尊重的密码呢?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