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百团百角专题 《鹿鸣高歌》:天地大儒王船山,鹿鸣高歌湘水边

  湖南文联   2025-08-11 17:19:42

文|石元刚

7月30日中伏,伏天的热辣滚烫侵入了星城长沙的夜晚,“百团百角唱潇湘”湖南省文艺院团竞演活动决赛暨颁奖典礼在湖南大剧院盛大举行,台上节目精彩纷呈,线上线下观众掌声雷动。由衡阳市歌舞剧团有限责任公司选送的舞剧《王船山》选段《鹿鸣高歌》荣获“优秀节目”奖,该节目主要演员蒋高生获得“优秀演员”奖。

王船山是明末清初杰出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名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早年求学于岳麓书院,晚年隐居衡阳之石船山,研究、著述垂四十年,世称“船山先生”。毛泽东主席盛赞:“西方有一个黑格尔,东方有一个王船山。”《王船山》以天地大儒王船山为主角,通过现代舞剧形式展现其生平、思想与精神境界的舞台艺术作品。内容分为六个部分:登船入梦(序)、启志、立民、明义、焕新、知音得觅(结尾)。主题基于王船山词作《更漏子·本意》中的“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描绘他的国事(从少年壮志到报国无门)和家事(发妻离逝),最终隐居著书,发展心学的人生历程。《王船山》不仅以先锋的舞蹈语言呈现一位天地大儒的精神力量,更以艺术形式完成对湖湘文脉的当代诠释。

图片

选段《鹿鸣高歌》典出《鹿鸣》,此诗为《诗·小雅》首篇,为贵族的宴会诗,《诗序》说是宴会群臣、嘉宾所用的乐歌。曹操《短歌行》中咏诗前四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思想主张。唐代乡贡试毕,地方长吏以乡饮酒礼,会属僚,设宾主,陈俎豆,备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鸣》以宴之。明清时期沿袭此例,于乡试放榜次日设宴,歌《鹿鸣》,作魁星舞,以巡抚主其事,内、外帘官及新科举人皆预宴,称“鹿鸣宴”。选段以“鹿鸣高歌”为名,精彩复现了王船山的求学之旅,同时也点出了大才将世出的隐喻。

《鹿鸣高歌》在短短5分钟的时间内,以一日之内书院光线的幽明变换与音乐舞蹈的急骤舒缓,为观众呈现了王船山求学求真之刻苦和授业恩师之启迪。选段以书院学堂为背景,竹林青影,晓月未歇,舒缓的弦乐响起,湖湘士子早已汇聚学堂。士子屈身见礼,互道同窗,手捧经书温习前日功课,预习今日内容,等待夫子授学。夫子学识渊博,灵动而不失威严,出场后在轻松活跃的音乐中,用戒尺浅浅惩戒了一个“思援弓缴而射之”的士子。王船山延请同窗,向夫子请教经义。随着夫子的讲解,经书或起或伏,亦东亦西,师生如胡璇般群舞,在急骤的音乐、跃动的舞步、旋转的身姿中,进入了沉浸式教学,深邃的经典之理也因此融入王船山等湖湘士子内心深处。夫子在讲解之余独自起舞,蹈出了经典的趣味,与士子共享雀跃时刻。夫子与王船山在书桌前的反复变换中来回切磋,或导引,或激辩,而那张滑动的书桌,滑出了良师佳徒皆难得的韵味。盛筵难续,随着幽冥降临,音乐变得舒缓,舞蹈也变得轻柔,学堂一天的课程结束了。士子纷纷散去,王船山继续向夫子请教,似乎忘记了时间,仍在咀嚼着经典的妙滋味,直到其他士子提醒才恋恋不舍地结束。

图片

《鹿鸣高歌》结尾,夫子将一卷经书授给王船山,昂首抚髯而去,颇似禅宗五祖弘忍夜授衣钵于慧能,似乎象征着夫子将传承湖湘文脉与延续中华道统的重任授予王船山,希望身怀凌云壮志与经世才能的王船山能“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这一夜授场景也为选段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王船山没有辜负夫子的重托,踏上旅途,为国事家事奔波,晚年退居石船山,研究、著述垂四十年,继承湖湘文脉,延续中华道统,终成一代大儒。其文脉和精神在百余年后影响了整个湖湘,乃至整个中国。

选段《鹿鸣高歌》并非《王船山》的机械裁剪,有不少愉悦观众的提升。《王船山》以王船山重要人生经历为主要场景,其他角色渲染不多,例如此段重在表现王船山的求学求真与夫子的谆谆教导,其他士子则整齐地穿着一双刺眼的红色鞋履,无声讽刺着他们脚下的康庄大道。而《鹿鸣高歌》做了较大改动,在坚持表现主题的同时,将其他士子活化。其中有以夸张搞怪的动作溜进学堂,怕被首席弟子(班长)王船山发现的迟到士子,有上课走神被夫子惩戒、向夫子告状和相互追逐打闹的活泼士子,还有下学后吓唬夫子和同窗的调皮士子,集中上演了一出真实的古装版上学记,给严肃的主题叙事增添了更多趣味,也满足了观众对情节波澜起伏的需求。

图片

选段《鹿鸣高歌》用“小而美、形式活泼、易于传播”的方式,高唱湖湘文脉,传承船山精神。选段以书院学堂一日为题材,将舞蹈、音乐、背景和故事情节完美融合,在浓缩的时空中精彩复现了天地大儒王船山的求学历程,展现了王船山与夫子之间教学相长的互动和湖湘文脉的传承。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