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VR唤醒古瓷 湘大学子探索醴陵非遗振兴路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11 16:38:26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王佳丽  焦佳敏  赵弋凯  向润源

当沉寂的古窑邂逅奔涌的青春力量,非遗技艺能否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近日,湘潭大学“瓷韵新生”项目组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醴陵,开展了一场关于“红韵非遗,数字传承”的探索之旅。

醴陵陶瓷,起源于东汉中晚期的粗瓷,历经南北瓷艺交融,在1905年前后迎来关键转折——在熊希龄等先贤的推动下,官费建校、引进技术,成功创烧出享誉世界的“国宝”——釉下五彩瓷。

“我们致力于开发一款‘瓷韵新生非遗瓷器VR体验平台该平台依托数字技术,可让大众沉浸式体验醴陵釉下五彩瓷从拉坯到烧制的完整制作工艺。”团队负责人说。醴陵陶瓷博物馆内,成员们系统记录釉下五彩瓷的形制、纹饰等关键信息,将凝聚百年匠心的形与色转化为海量数据,为后期运用建模和VR技术实现釉下五彩瓷“数字永生”打下基础。

“沙沙沙……”笔尖在泥胚上轻盈游走,株洲市级代表性陶艺传承人何湘陵执笔勾描,展现釉下五彩瓷“素胚作画,釉下藏彩”的精湛工艺。片刻间,花鸟灵动,呼之欲出。“让东方瓷韵大放异彩,是每个醴陵瓷艺人的使命。”她说,“但单靠老艺人的坚守还不够,还需要你们用新兴技术手段实现这一目标。”

这份期许,在尚方窑车间得到了更直观的呼应。“双勾分水填色”的细腻笔触与稳定运转的现代化设备交织入眼——釉下五彩瓷产业升级的生动缩影。成员们与营销总监漆智力深度交流后,对科技创新赋能醴陵瓷器的发展有了更明晰的计划。

怀揣愈加清晰的构想,成员们走进醴陵陶瓷大市场,倾听一线商户心声。“‘酒香也怕巷子深啊!听到商户经营痛点与发展期盼成员们详细解说了如何通过VR为非遗传播与文旅引流注入新动能。经营了30年陶瓷生意的刘老板欣然说到,“醴陵需要你们这样的年轻人,用科技让更多人感知到醴陵瓷的魅力。”

带着市场的回音,团队奔赴“千年窑都”沩山村,了解醴陵市推动非遗与文旅深度融合的政策。村书记易启洪指着窗外连绵青山,讲述古窑沧桑,“那山坳里藏着的,是从民窑到官窑,再到创烧釉下五彩瓷的传奇。”在醴陵窑古遗址核心区——月形湾古窑厂,工作人员刘纯珍介绍道,“国家高度重视醴陵窑的保护,不仅修缮了月形湾古窑厂,建起了乡村博物馆,还计划修复枫树坡古窑,让公众能直观感受古窑构造与制瓷工艺。”

扁豆双禽凤尾尊的高精度数字建模

经过多日的深入调研,实践团完成醴陵釉下五彩瓷代表作——“扁豆双禽凤尾尊的高精度数字建模,并建成涵盖100余件珍品的醴陵国瓷数据库,为进一步建设瓷韵新生非遗瓷器VR体验平台夯实了根基。同时,团队摄制了《瓷韵新生·釉下醴陵》微纪录片,不仅生动呈现釉下五彩瓷的历史文脉与工艺精髓,也展示出团队对当地瓷器产业的创新发展、乡村振兴的实践新路的探索。

责编:邓玉娇

一审:胡孟婷

二审:蒋睿

三审:颜石敦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