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共进|提笔梦寥廓,湘味尽朝晖——写在《大湘菜报》创刊十周年之际

    2025-08-08 17:56:53

文|邓执君

2025年的盛夏,蝉鸣裹着湘菜的热辣,掠过网红长沙的大街小巷,也拂过全国数以万计湘菜馆的门楣。当《大湘菜报》迎来创刊十周年的节点,我们既站在行业发展的“时间轴”上回望,更以“观察者”的视角,触摸当下湘菜产业跳动的脉搏——这里有生存的压力,有破局的勇气,更有政策春风里的希望,与时代浪潮中的远方。

烟火里的现实:湘菜人的“突围之战”

当下的餐饮市场,像一锅沸腾的高汤:火候正旺,却也滋味复杂。在中国烹饪协会官网的首页文章中写道: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6月,全国餐饮收入4708亿元,同比增长 0.9%;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372亿元,同比下降0.4%。2025年1-6月,全国餐饮收入累计27480亿元,同比增长4.3%;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7996亿元,同比增长 3.6%。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24中国餐饮行业发展报告》指出,餐饮企业日均闭店率约3.7%,较疫情前上升1.2个百分点,“内卷”成为从业者口中的高频词。数据与市场,谁在失真?抑或真的身处信息茧房,个体的艰难只是源自“不够努力”?

具体到湘菜赛道,这种“卷”更显具体: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2024年12月发布的《中国湘菜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湘菜在中式正餐收入占比中约为总体份额的9%,名列全国第四。但“人均消费水平偏低”“集中在湖南及广东与沿海城市”“缺乏大型连锁品牌”等标签,让湘菜在自我竞争与迭代的红海中厮杀,从前靠夫妻开店手艺好’就能赢,现在得拼模式、管理、味型、营销、服务和线上各个维度,每个环节都可能被同行‘卷’出新高度。”更棘手的是消费需求的迭代:据美团研究院等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湘菜的年轻消费客群既要“地道味”也要“仪式感”“性价比”资深湘菜品牌“老配方”面临“新考验”。

焦虑之外,是湘菜人骨子里的韧性。大湘菜报的记者团队采访中发现,“笨萝卜”用“人均30量大管饱”的极致性价比创下同等价位单店日营收纪录;“徐记海鲜”以“直营连锁”重塑湘派海鲜形象及全国发展格局;炊烟”通过一道小炒黄牛肉单品屡登湖南卫视抢占消费者心智及口碑……这些“破局者”的故事,既是湘菜人的生存智慧,更藏着产业升级的密码。

政策春风吹热“舌尖经济”:从“民生刚需”到“产业引擎”

湘菜人的“突围”,从未独行。2022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转段以来,从中央到湖南,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为整个餐饮行业注入“强心剂”。

国家层面,《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明确提出“持续提升传统消费,促进餐饮业健康发展;发展智慧餐厅等新零售业态”;2024年3月,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八大板块22条具体政策实际支持中餐全面发展。而在湖南,“湘菜”早已被提升至“千亿级产业”的战略高度——2010年,湖南省就推出支持湘菜产业发展财税政策十九条2023年,省政府首次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旗帜鲜明的支持湘菜预制菜产业发展2024年10月,省委书记沈晓明亲自调研餐饮行业发展并召开座谈会,省内各部门围绕湘菜制定一系列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今年以来,湖南省商务厅13部门联合印发《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更是将“推动餐饮住宿消费升级”放在首位,明确出台一系列具体的奖补政策。

而在《大湘菜报》看来,政策的“含金量”,体现在产业的链条里。“做优做香湖南饭”、到打造湖南“院士一桌宴”,农业科研走出幕后开始在上游发力;从成立专门的“湘菜学院”并鼓励建设海外分校、到地方市州围绕特色餐饮品类打造“烧烤产业学院”,高素质专业人才接棒助力湘菜发展;从湖南省团餐行业协会与省预制菜产业协会的相继成立、到“味道湖南美食季”活动的国内外持续举,夯实产业服务能力与推广平台;从湖南米粉街的缘起和兴建、到美食夜经济示范区的相继爆红,实现了湘菜从正餐到小吃夜宵的全品类覆盖。湘菜不仅是舌尖上的乡愁,更是拉动就业、促进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大湘菜报的存在与使命,正是要让短暂停留的‘辣’味道,变成持续存在的‘热’经济。

十年深耕:大湘菜报如何成为“湘菜产业的同行者”

当政策为湘菜“搭台”,大湘菜报的任务是“唱好戏”。创刊十年来,我们始终以“记录者、推动者、连接者”的角色,深度参与湘菜产业的每一次蜕变。

我们用笔尖“破圈”。2016年创刊首期,我们围绕“中国湘菜美食文化节”和“湘菜年度盛典”等IP,推出系列活动及报道,挖掘樟树港辣椒、祁东黄花菜、衡阳茶油、衡东黄贡椒、炎陵白鹅、武冈卤菜、华容芥菜等地方农业核心产地与食材的故事;今年伊始,我们推出“健康湘菜幸福年”、“大师教做健康湘菜”等新媒体策划与视频内容,各类“在家做湘菜”线上教程“湘菜热门店”采访文稿全网播放量与阅读量累计超千万次

我们用行动“立规”。2016年以来,我们会同省内湘菜泰斗、湘菜大师和湘菜名企名店负责人致力于湘菜的传承与创新报道;邀请并采访专家解读“湘菜标准化”及“地方菜系标准”的制定与价值;2021年起,我们在省商务厅指导下启动“湘菜四名两优”评选,累计评定并报道名店名厨名菜名食材等企业、个人与产品数以千计;2025年,我们联合湖南省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湖南省中医研究院药膳研究所等机构,成立“健康湘菜食养膳食研究传播基地”,推动健康新湘菜的菜品及标准出台。

我们用视野“拓界”。2016年,我们策划“湘菜出海”IP在中宣部、商务部、湖南省人民政府等单位支持下,联合中国烹饪协会中国饭店协会和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等机构,连续多年赴法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和城市进行湘菜饮食文化推广,发掘海外湘菜品牌及创业者,并将在2025年9月首次将官方湘菜推广活动延展至中东阿拉伯国家和地区举办。2024年年底的“湘菜年度盛典”活动现场,收集发布全球(美国、欧洲和新马泰地区)湘菜品牌门店指南,拟于2025年9月下旬举办首届世界湘菜大会,全面推动湘菜特色食材、半成品菜及正餐品牌的海外发展。十年磨剑,大湘菜报不仅是行业的“记录者”,更成为湘菜从“地方风味”走向“全国餐桌”、从“市井烟火”迈向“国际品牌”的重要推手。

未来已来:湘菜的“星辰大海”

站在十周年的节点回望,湘菜的故事,早已超越“一道菜”的范畴——它是科技与传统碰撞的试验场,是品牌与文化融合的试验田,更是中餐出海的“先遣队”。

看科技赋能:2016年以来,湖南省商务厅推出两型节能餐厅及餐饮明厨亮灶改造计划,通过视频直播监管与后台数据存样提升消费体验与信任;长沙霸碗盖码饭”引入智能炒菜机器人,实现出餐流程及菜品口味标准化率大幅提升兰湘子率先企业微信等工具在私域流量运营方面做出表率,推出“干饭节”等IP精准捕捉消费者偏好,复购率大幅提升目前省内规模以上湘菜企业及大型团餐企业均实现‘智能厨房+数字管理’”。

看品牌崛起:“湘菜走进联合国”到“湘菜走进人民大会堂”,十年间一众湘菜品牌跟随大湘菜报走南闯北进地标,成为其他菜系品牌学习的榜样;费大厨辣椒炒肉”全国门店接近200家,连续年登上大众点评“必吃榜”;“农耕记”以“湖南土菜”为标签,在北上广深开出上百家店,近年来门店品牌走出国门湘飘海外2024年中国餐饮品牌力指数显示,湘菜品牌正餐市场销售收入在全国各菜系中排名第四,较2016年上升3位。

看出海浪潮:从香港地区湘菜独苗“湖南少奶”品牌开始,到如今深圳“小芙蓉”、珠海“回家湘”和长沙“君庭中餐厅”等在香港遍地开花;从日本歌舞伎町“湖南菜馆”几十年的深耕发展助力创始人李小牧竞选议员,到省内“味上湘菜馆”正式登陆日本;从30年前赵子平夫妻二人闯美国开创湘菜品牌“洞庭春”,到国内湘菜人集体抢滩登陆北美核心城市;“辣椒炒肉”、“剁椒鱼头”、“毛氏红烧肉”这些曾让海外食客“好奇围观”的菜品,正以“地道风味+本土化改良”的方式被接受。中国烹饪协会等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餐饮海外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美元,湘菜有望凭借“香辣鲜爽”的差异化味型优势,占据更多海外市场份额。

十年风雨,十年成长。从街边小馆到连锁品牌,从地方味道到国际符号,湘菜的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从业者的坚守、政策的扶持,更离不开像大湘菜报这样的“同行者”毕竟,人间至味团圆,而湘菜的魅力,从来都是“越共进,越精彩”。

站在新的起点,大湘菜报的全体同仁相信:当“焦虑”转化为“创新”的动力,当“政策”转化为“发展”的动能,当“媒体”转化为“连接”的桥梁,湘菜的明天,必将更热、更香、更有味。

责编:何婷

一审:何婷

二审:丁伟

三审:瞿德潘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