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当代艺宴创始人张志君④: 探寻“健康湘菜”的底线与未来

喻亮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08 14:53:55

大湘菜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喻亮

本期系列报道,大湘菜报记者对话主题国宴设计专家、当代艺宴创始人、湖南省湘菜产业促进会专家副会长张志君,分四个篇章从“健康湘菜”解构“健康湘菜”干预、“健康湘菜”底线、“健康湘菜”发展等维度,探寻湘菜从重油盐到科学营养的转型之道

大湘菜报记者:为什么说食品安全是“健康湘菜”的坚实底线

张志君:离开安全,健康无从谈起。“健康湘菜”对食品安全提出更高、更细的要求:

一、食材溯源与新鲜度:从源头把控

可靠供应商体系:建立严格的供应商筛选与评估机制,索证索票齐全(肉类检疫证明、食用油检测报告、农产品农残检测报告等)。推广“农餐对接”、“本地当季”模式,缩短供应链,提升新鲜度。

精细化管理:严格执行食材验收标准(外观、气味、温度)。生熟食材分区、分库(柜)储存,确保适宜温湿度。建立清晰的标签系统(品名、入库日期、保质期使用期限),落实“先进先出”原则。对易腐食材(水产、叶菜)实施更短保鲜期管理。

二、烹饪过程风险管控:关键点突破

彻底加热:尤其确保水产(鱼类中心温度63℃)、禽类(中心温度≥74℃)、蛋类(蛋黄凝固)彻底煮熟煮透。使用食品中心温度计抽查验证。

生熟严分:使用颜色、形状区分的刀具、砧板、容器(红生、绿熟)。盛放生食的容器绝不直接盛放熟食。操作台面、设备接触生食后及时清洁消毒。

油脂安全:严格控制油炸温度(避免超过烟点过多)和时间。建立煎炸油废弃标准(酸价、极性组分检测或简易感官判断如发黑、泡沫多、异味),坚决杜绝反复使用劣变油。推广使用高烟点、稳定性好的油脂(如茶油)用于煎炸。

自制发酵食品安全:自制剁椒、泡菜、腊味等,需确保容器彻底消毒、盐浓度足够、发酵温度时间可控。警惕微生物污染(霉菌)和亚硝酸盐高峰(腌制初期避免食用,一般20天后下降)。可购买有SC认证的可靠产品替代。

三、预制菜与中央厨房安全:全程冷链与精准复热

供应商严选:选择具备完善SC认证、信誉良好、有透明生产链的预制菜供应商。定期审核供应商工厂。

中央厨HACCP体系: 中央厨房必须建立并有效运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识别从原料到成品的所有潜在危害(生物、化学、物理),并在关键环节(如杀菌温度时间、冷却速度、金属检测、冷链温度)设置控制点和监控措施。

冷链不断链:预制菜运输、储存必须全程冷链(0-4℃或-18℃以下)。门店接收时核查温度并记录。冷藏/冷冻柜配备温度监控报警装置。

精准复热:制定严格的复热操作规范(温度、时间),确保产品中心温度达到要求(一般75℃)。使用温度计验证。复热后及时食用,避免长时间保温。

四、环境卫生与人员管理:常态与细节

环境清洁:厨房及就餐区保持整洁干燥,无卫生死角。定期进行深度清洁和消杀(尤其下水道、垃圾桶周边)。推广“色标管理”清洁工具(不同颜色抹布、拖把用于不同区域)。

人员健康与培训:员工持有效健康证上岗,建立健康监测制度(如腹泻、手部伤口报告)。强化食品安全与卫生操作规范(如正确洗手、佩戴口罩帽子)的常态化培训和考核。落实晨检制度。

明厨亮灶:通过透明玻璃隔断、视频直播等方式,将后厨操作置于消费者监督之下,增强信任感。鼓励餐厅通过APP实时展示后厨情况。

大湘菜报记者:如何推动“健康湘菜”长远发展?

张志君:“健康湘菜”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引导、标准制定、标杆示范与跨界融合:

一、政策驱动:响应国家战略,细化地方行动

积极响应《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国民营养计划》的核心目标,特别是“三减”(减盐、减油、减糖)的具体要求。

推动湖南省制定更具操作性的地方标准或指南,如《“健康湘菜”餐厅建设与评价指南》、《湘菜烹饪少盐少油操作规范》,明确量化指标(如推荐菜品油盐用量范围、餐厅健康菜品占比要求)。

探索对积极践行健康理念、成效显著的餐饮企业给予政策支持或认证激励。

二、协会引领:促进标准制定,搭建平台

湖南省湘菜产业促进会、餐饮行业协会应牵头组织营养专家、烹饪专家、食品专家共同制定《“健康湘菜”菜品通用标准》,引导企业建立自己的《“健康湘菜”出品标准》,涵盖核心营养要求(油、盐、糖上限)、工艺规范(推荐烹饪方法、用油用盐步骤)、安全底线、风味特征描述。

举办健康湘菜烹饪技能大赛”“健康湘菜名店或名菜评选”活动,挖掘和推广优秀案例和创新技法。

建立健康湘菜示范餐厅认证体系,为消费者提供可信赖的指引。编制《家庭“健康湘菜”指南》普及读本。

三、头部企业实践:高端引领,连锁破局

高端标杆(如新长福、冰火楼、南景饭店、徐记海鲜、秦皇食府):

食材溯源与升级:菜单显著标注有机食材、地理标志产品(如汉寿甲鱼、湘西黄牛、樟树港辣椒、祁阳槟榔芋、祁东黄花菜)、非转基因油品。建立专属生态食材基地。

工艺显性化:在菜单或服务中介绍健康烹饪技法(如“宽水少油快炒”、“古法蒸制”、“茶油低温烹”)。显著减少菜品盘底余油。

营养信息透明化:为套餐或核心菜品提供主要营养成分数据(能量、蛋白质、脂肪、钠、碳水化合物)。

开发清淡菜系:在保留经典的同时,开辟健康特色菜单(如“茶油养生系列”、“时令蒸鲜”)。

连锁先锋(如费大厨、炊烟时代、农耕记):

经典菜健康迭代:对招牌菜(辣椒炒肉、小炒黄牛肉、剁椒鱼头)进行持续优化:量化用油用盐标准并培训到人;增加蔬菜配比(如辣椒炒肉配比从11调整到肉:椒≈11.5甚至更高);探索更健康的呈现方式(如小炒肉配蒸红薯替代米饭)。

推出健康新品线:专门开发符合“三减”原则、营养均衡的新菜品系列,并大力宣传。

门店健康提示: 在菜单、桌面或电子屏提示健康点餐建议(如“推荐搭配一份绿叶蔬菜”、“本店提供少盐选项”)。

四、营养师与名厨协作:跨界融合,科学美味

鼓励注册营养师(RD)与湘菜专家、新生代名厨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共同研发:营养师提供科学营养框架和目标(如特定人群营养需求、热量与维生素、热量与蛋白质配比),厨师负责在框架内运用湘菜技艺实现美味。合作开发经营养测算的“健康湘菜”食谱库。

联合推广: 通过美食节目(如湖南卫视《湘味》健康特辑)、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健康湘菜”教程)、线下讲座(社区、企业)、烹饪课堂等形式,普及“健康湘菜”理念和实操技巧,破除“健康=不好吃”的误解。

餐饮顾问:营养师为餐厅设计健康菜单、优化套餐营养结构、培训服务员提供健康点餐建议提供专业支持。

结语:

“湘”味,历久弥新的健康传承

“健康湘菜”,不是对“油重色浓”的粗暴革命,而是一场深植于湘魂的味觉进化与智慧传承。它以科学营养为引领,以食品安全为基石,以个性化需求为航标,在坚守千年风味底蕴的同时,勇敢拥抱时代健康的呼唤。

从餐厅后厨的精准控油减盐与健康菜单设计,到家庭灶台的食材巧搭、工具革新与智慧进食法则的实践;从顶级宴席上融合科技与艺术的健康珍馐,到百姓食堂里实惠安心的营养保障;从行业协会的标准引领与平台搭建,到头部企业的勇于探索与示范带动——一场由多方力量共同谱写的“健康湘菜”新篇章正在三湘大地生动演绎。最终,通过消费者智慧的饮食选择、科学的进餐方式与合理的食物搭配,“健康湘菜”的理念得以真正落地,滋养千家万户。

它雄辩地证明,健康与美味,绝非难以调和的对立,而是可以完美交融、相得益彰的新“湘”味哲学。这场关乎亿万国民健康的餐桌变革,不仅将有力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为“健康中国”贡献湖南力量,更将赋予千年湘菜以蓬勃不息的时代生命力。让这火辣鲜香、底蕴深厚的湖南味道,在健康与美味的交响中,持续飘香,历久弥新,成为新时代中国餐饮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责编:喻亮

一审:何婷

二审:丁伟

三审:瞿德潘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