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小湘丨莫将“等上级安排”成为不作为的托辞

张婷婷   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2025-08-07 19:51:21

“等上级安排”原本是组织程序中的必要环节,表示面对重大问题要及时向上级请示汇报以获得指导,不擅作主张、超越权限办事。
但在实际工作中,过度依赖“等上级安排”,从而引发责任模糊、效率低下等问题。甚至“等上级安排” 于今日舆情汹涌之际,还成为某些涉事单位的常用答复。因为“等上级”而迟迟不发声,无法平息疑虑,导致信息误读甚至恶意谣言填补。
这本质上是一种投机取巧式的不作为。因抱着“等上级安排”,无异于把它当作推诿塞责的遮羞布,无异于把自己视同等待指令的机器,这不仅会弱化自我认知,削弱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直接影响工作质效,还侵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最终贻误事业发展大局。
图片
这也是一些干部本领恐慌的表现。因为不知道怎么干,只能“等安排”;因为把握不好分寸尺度,只有“等安排”,很少主动谋划安排工作,凡事等上级指示,待上级有了明确规定才敢行动,工作中懒得思考、缺乏探索。
因为“等”,错失了解决问题的良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有的干部喜欢并习惯“等一等”,等上面有更好的政策,等其他较发达地区的经验推广,等其他单位的有没有“先例”,才敢“依着葫芦画瓢”。这样的做法固然保险,不易出错,但也反映出某些领导干部能力水平的欠缺和消极懈怠的思想作风问题。
因为“等”,滋生了错误的政绩观。有些干部存在“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缺乏在其位、谋其事、尽其职的责任感,甚至还信奉“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错误观念,助长庸懒、散漫的不良风气,造成执行力不足、工作效率降低。
图片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漫画/王婵
当前,我国改革事业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啃硬骨头、打攻坚战,更需要责任和担当,需要实干和巧干。干事创业,不能凡事都被动的“等安排”,而应是主动的 “向前站”。莫让“等安排”的惰性,锈蚀了干事创业的锋芒。如何让党员干部放开手脚、挑起该挑的担子?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指出,“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旗帜鲜明地给积极干事者撑腰鼓劲,对庸政懒政者严肃问责。
图片
积极主动干事担事,完成好各项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广大党员干部应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立足本职岗位,一体推进学查改,在深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中,进一步锤炼坚强党性,站稳人民立场。诚然,干事创业常常风险与挑战并存,难免会遭遇困难、挫折、失败。遇到这些,既需要创新激励方式、加强约束规范,也应该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创新者开绿灯,为实干者兜住底。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