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百团百角专题 《绣美沙洲》:小戏大情怀,奏响乡村振兴之歌

  湖南文联   2025-08-07 09:37:30

文|邱榕

7月30日晚,“百团百角唱潇湘”湖南省文艺院团竞演决赛暨颁奖典礼在湖南大剧院举行。湖南省昆剧团的《绣美沙洲》荣获“优秀节目奖”,主角王福文获得“十佳演员”。《绣美沙洲》由魏睿作词,唐邵华作曲,以充满活力的青年视角和创新的表达方式,讲述了青年村官扶摇带领沙洲村的村民用瑶绣振兴乡村的故事。

沙洲村地处湖南、江西和广东三省交界的大山深处,以瑶族文化为主,“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瑶绣是瑶族特色文化之一,民间流传着“瑶家姑娘爱绣花,不会绣花找不到婆家”的说法。昆剧小戏《绣美沙洲》以瑶绣为核心,舞美设计和服装都融入了瑶绣元素。比如青年村官扶摇的服装以白衬衫加西装裤为基础,搭配一件瑶绣纹样的蓝色马甲,既体现了村干部的朴素干练,又展现了瑶绣“银针彩线”的精美工艺。剧中扶摇的唱段“绣彩云,斑斓锦绢,映霞辉,淡描远山。”描绘出千年瑶绣五彩斑斓、精美夺目的特点。绣娘们的念白“新秀姐姐不愧是工艺美术家,设计出来精美手办”,以及对瑶绣工艺品的展示,体现出传统瑶绣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文化创意,既符合当代工艺审美,又不失文化底蕴,是最好的带货宣传!

昆曲艺术婉转细腻、典雅端庄,尤其注重意境之美。要表现青年们振兴乡村的蓬勃朝气,就需要在保留昆曲特色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绣美沙洲》选用了【园林好】和【忒忒令】两支经典曲牌,旋律婉转悠扬,节奏明快舒展,非常适合展现青年创业与乡村振兴的青春气息。为了使音乐更贴近当下观众的审美,曲作者唐邵华在保留曲牌韵味的基础上适度加快速度,使经典曲牌更具时代感与现代气息。同时,为了令剧情表达更紧凑,他还对【忒忒令】的唱段进行了适当删减。戏中念白部分的伴奏,既有传统的念白锣鼓,又借鉴了现代戏中以音乐烘托氛围、渲染情绪的表现手法。当扶摇说道“太好了,太好了!从此一方瑶绣”时,婉转悠扬的旋律响起,表现了大家对瑶绣“飞向海角天涯”的美好期待。最后合唱的部分运用了卡农式复调手法,表现沙洲村民众志成城建设美好家园的决心。

《绣美沙洲》的语言设计也做了许多创新。魏睿创作的唱词依腔合律,丝丝入扣,既保留了昆曲的古典韵味,又增添了时代感和亲和力。戏中扶摇的唱词“执手共写奇篇,志在扶摇星河挽”这句,既富有诗意,又体现时代精神,让观众在欣赏昆曲中正典雅的同时,也感受到青春豪迈与积极进取的精神。戏中演员的表演灵活生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与传统昆曲典雅的表演方式融合,生动地体现了青年人的时代特征。荣获“十佳演员”的王福文,“四功”“五法”样样俱佳,行腔与润腔韵味十足!他饰演的扶摇唱道:“举目远,晴空碧天,栖故里,喜迎归雁”时,不仅流露出青年干部面对新时代乡村建设事业的豪情壮志,更展现出当代青年回归故乡、振兴乡村的时代号召。

昆曲小戏《绣美沙洲》篇幅虽小,却情节丰富、人物饱满。词曲创作体现出“守正创新”的思想。剧中青年人发自内心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极具感染力。该戏用昆曲的形式表现新时代青年振兴家乡的大情怀,探索了传统戏曲与当代审美的融合之道。这部“小而美”的昆曲小戏不仅是一部讲好湖南故事的优秀文艺作品,更是传统艺术在当下焕发活力的一次积极尝试。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