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百团百角专题 《我有方寸心》:赤心灼灼照湖湘

  湖南文联   2025-08-07 09:36:59

文|陈桂儿

近日,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文旅厅、湖南省演艺集团主办,湖南日报社、湖南广电、湖南省文联协办的“2025湖南省文艺院团竞演决赛”中,长沙歌舞剧院推出的男子群舞《我有方寸心》以其独特的文化切入与充沛的情感表达,入围“十佳节目”,成为本届竞演中的亮点之作。

一壶诗意,窥千年匠心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在潇湘大地的众多文化瑰宝中,诗文与执壶完美融合的长沙铜官窑尤为独特。提起铜官窑,大家最先想起的肯定是“君生我未生,君生我已老”,而“我有方寸心,无人堪共说。遣风吹却云,语向天边月。”却鲜有人知。

方寸之心,是初心,是恒心,是匠心,是湖湘儿女面对浩瀚天地、时代变迁时,那份以精诚致广大、以坚守创未来的不朽宣言。

图片

《我有方寸心》便是以此为创作灵感,通过男子群舞特有的力量与气魄,诠释湖湘匠人“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信念。舞蹈从这一瓷壶诗意出发,将唐代文人意趣、精巧陶匠与现代舞台表达巧妙联结。

群舞构型,塑匠人精神

《我有方寸心》采用男子群舞的形式,以大开大合的阳刚之气展现湖湘匠人的执着坚韧。舞者们将脚踩陶泥,手工拉坯,添火烧窑,转盘捏塑、精描彩绘、细心上釉等传统陶艺工序舞蹈化、节奏化,形成极具视觉张力与象征意味的动作组合,观众可感受其热烈的生命情调。

伴舞者或聚或散,动静结合,如同窑火映照下的光影变幻,既烘托主体也丰富舞台层次,整体视觉和谐统一,不会显得杂乱。这得益于编导对古法陶艺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卓越的艺术想象力,使源于劳动的舞蹈动作真实可感、充满诗意。

其中,众人推动巨型陶盘旋转,模仿匠人的手艺,将一团混沌的黏土精准塑形为规整执壶的场面,不仅展示群舞构型的美感,也包含了湖湘人民传承与协作的精神。

图片

张耘嘉作为领舞,手捧执壶登场,将“壶”这一器物符号化,凝练为“人壶合一”的艺术结晶。他动作率意自然,收放有度,传递出“有匠心而无匠气”的从容与节制。尤其在独舞段落,他以精巧的转身、干净的跳跃和精准的空翻,演绎出“方寸之地,无人共说”的内心挣扎与执着守望,表现力十足。

韵律交响,体意象万千

在方寸有限的舞台空间内,舞者肢体的腾挪流转,不仅受限于物理空间,凸显编导的精妙构思。灯光设计精准呼应陶艺工序的推进与情感的迭起,从象征晨曦的柔和侧光,到模拟窑火的炽热顶光,光线的明暗、冷暖、角度与舞者动作精密配合,既勾勒出雕塑般的肢体张力,又划分出流动的叙事空间。陶土色调的舞美与自然材质的服装,在光影的雕琢下更显主题意蕴,共同完成了从泥土塑形到精神淬炼、从集体劳作到人文情怀的多重递进。

音乐方面,开篇水流潺潺、风声簌簌,规律而富有力量的鼓点如同匠人捶打陶泥的节奏,坚实而执着。大鼓的浑厚、编钟的庄重、古筝的清越与小提琴的悠扬巧妙融合,音调层次丰富,旋律悠长通透。

图片

在执壶成形的关键段落,鼓点陡然激昂宏伟,舞者随影摆动,音乐空间感随之拓展,仿佛带领观众穿梭于千年时光,从老长沙巷口步入历史珍宝阁,将湖湘大地的历史厚重与工匠精神倾情演绎。

长沙铜官窑瓷器上的一百三十余首唐诗,是千年前陶匠们真情吟诵的日常生活,他们将岁时节庆、劝学重教、处世哲学、相思离愁等世俗情趣镌刻于方寸瓷坯之上,远销四海后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一张独特名片。

《我有方寸心》不仅给我们重现了陶匠们的劳作场景,还将“器为人言”的理念艺术化表达,更赋予了舞蹈以深厚的精神价值。它以方寸舞台为纸,以肢体语言为笔,写下新时代文艺创作的责任与担当。望有更多这样的作品出现,以赤心照见湖湘底蕴生生不息。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