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 2025-08-05 18:24:53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评论员 张军 视频 刘文
据多家媒体报道,8月1日晚,河南省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57岁的医生邵某某因长期遭受网暴坠楼身亡,并留下三起医疗纠纷的详细资料和遗书希望“为其正名”。8月5日,周口市卫健委发布情况通报证实此事,当地警方成立了三个专班进行调查,相信很快会有调查结果,给以死明志的邵医生一个说法。
一个口碑甚好、即将退休的女医生为什么会选择以死明志?究竟是什么把邵医生逼上了这条绝路?
这起悲剧令人痛心疾首,更折射出多重社会问题的叠加。
首先是持续且恶意的网络暴力。七个多月、三个账号的针对性攻击,绝非简单的“言论自由”,而是对个人尊严的持续性践踏。网暴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以匿名性为掩护,将个体置于无数虚拟“枪口”之下。恶意揣测、人身攻击、不实信息的扩散,不仅会摧毁一个人的心理防线,更可能让其在社会评价中被“污名化”,陷入孤立无援的绝境。
这种精神上的“凌迟”,这种网络上的挂牌游街示众,对任何人都是难以承受的重负,更何况是身处医疗纠纷漩涡、本就承受职业压力的老医生。
其次,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的不畅,为网暴滋生提供了土壤。三起医疗纠纷本应通过合法途径解决——无论是医患协商、医疗调解、仲裁还是诉讼,都有明确的制度设计。但当一方选择用网暴代替理性沟通,本质上是对规则的漠视。这背后,既可能有当事人对医疗流程的误解,也可能反映出纠纷调解渠道的效率不足,让部分人觉得“网络发声”比“依法维权”更有效,最终将矛盾引向对个体的恶意攻击。
再者,对医务人员的职业保护仍有短板。医生是高风险、高压力职业,既要面对疾病的复杂性,也要承受医患矛盾的冲击。当医生遭遇网暴时,医院、行业协会、监管部门是否能及时介入,提供法律支持、心理疏导和舆论澄清?邵医生“求告无门”的感受,暴露出在面对恶意攻击时,个体对抗网络暴力的力量何其微弱,也反映出相关保护机制的缺位。如果连基本的人身权利和职业尊严都无法保障,如何让医务人员安心执业?
更值得警惕的是,网暴的低成本与高伤害之间的失衡。当前,网络匿名性、传播快速性使得恶意言论可以轻易扩散,而对网暴者的追责、平台的监管仍存在滞后。这种“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现状,客观上纵容了网络暴力的滋生,也让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潜在受害者。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言论自由不能突破法律和道德的底线;解决医患矛盾,必须回归法治轨道,用理性沟通代替对抗;社会更需建立对医务人员的基本尊重与保护,因为保护他们,也是在保护每个可能走进医院的我们。
愿逝者安息,更愿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责编:苏亮
一审:张军
二审:袁欣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