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8-04 12:54:45
鹰山小学学生在《岳阳楼雅集》情景剧惊艳亮相。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4日讯(通讯员 莫流洁 李俊杰)7月21日,岳阳楼区教育局官网更新的一则公告引发家长群热议,8家无证经营培训机构、1家“隐形变异”培训机构被实名曝光。这是该区继去年暑期查处11家违规培训机构后,又一次针对校外培训乱象的精准打击。
岳阳楼区教育局工作人员对教培机构进行检查。
这场“双减”行动始于4年前。从联合执法的精准打击到资金监管的全链条守护,从学科类培训的“减法”到文体素养的“加法”,岳阳楼区以系统性治理思维,勾勒出“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鲜活样本,更彰显了教育回归育人本质的深层追求。
随着暑假来临,岳阳楼区教育局联合相关部门启动了“净培2025”专项行动。由教育、市监、公安组成的联合执法队,在7月第一周就查处了3家伪装成自习室的学科类培训机构。
面对校外培训的顽瘴痼疾,岳阳楼区的治理逻辑从未停留在“运动式整治”的表层。从去年暑期查处11家违规培训机构,到今年“监管护苗”专项行动中对春晖家园小区“死灰复燃”的无证培训机构进行“蹲守5天、联合清剿”,其背后是“一体化+智慧执法+全流程监管”模式的成熟落地——多部门联动打破行政壁垒,“蹲守摸排”体现一线执法的韧性,“黑名单”制度则构建起长效震慑机制。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83%,非营利性机构登记完成率100%,1000余人次执法、140家无证培训机构劝停、45家违规培训机构被责令关停……这组数字的背后,是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治理升级,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教育领域的生动实践:通过斩断违规培训的利益链条,为学生减负、为家长松绑,让教育消费回归理性。
枫树小学学生在集市设置剪纸体验区。岳阳楼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双减”的核心,从来不是“一刀切”式的关停,而是重构健康的教育生态。岳阳楼区的实践,清晰展现了“堵”与“疏”的辩证统一,在“堵”的层面,194家合规机构接入预收费监管系统,582万元保证金、1026.61万元预收费全额监管,从源头防范“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用制度筑牢家长“钱袋子”的安全线;在“疏”的层面,“超少年”系列活动的开展,让教育的重心从“校外加码”转向“校内提质”与“社会协同”。
巴陵广场上的文体展演、红船艺术馆里的视觉艺术展,3000余名师生以洞庭湖为底色、以巴陵古韵为脉络的创作,不仅是才艺的展示,更是“五育并举”的具象化实践。当响鼓的节奏与武术的刚劲交织,当水彩的灵动与书法的厚重碰撞,学生们在文化浸润中触摸本土文脉,在运动竞技中锤炼意志品质——这正是“双减”政策期待的教育模样:让学生从过度的学科培训中解放出来,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实现全面发展。
“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身上有劲”,岳阳楼区对“超少年”的定义,道出了教育的终极目标。暑期“五色争章”德育实践活动,以“红、橙、黄、绿、蓝”为载体,将“忠诚勇敢、先忧后乐”的岳阳精神融入青少年成长,实现了“知识传授”向“价值引领”的深层跨越。
家住汴河街的周女士手机里存着两张对比鲜明的照片:一张是2024年暑假,女儿小雯背着书包匆匆赶往作文补习班的背影;另一张是今年7月28日,母女俩在岳阳楼区图书馆参加“暑期五好生”阅读活动相视而笑的场景。“以前每月2000元的补习费,现在变成了图书馆免费借阅证;以前风雨无阻的接送压力,转化成了每天30分钟的亲子共读时光。”周女士的感慨,折射出岳阳楼区“双减”政策落地后的真实改变。
从学科类培训的“减法”,到文体素养、德育实践的“加法”,岳阳楼区的探索证明:“双减”不是教育的“退缩”,而是教育的“回归”——回归到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回归到培养健全人格、回归到传承文化根脉。当学生们在艺术创作中诠释“大美江湖”,在德育实践中践行时代精神,他们收获的不仅是技能的提升,更是精神的成长、生命的丰盈。
“‘双减’工作,重点在校内提质,难点在校外治理。”岳阳楼区教育局副局长邹四雄表示,将夯实校外培训整治成果,确保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家庭的教育支出和家长的精力负担有效减轻,努力推动岳阳楼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这份坚定,正在转化为更多可见的改变:洞庭湖畔的补习班招牌陆续摘下,社区图书馆的灯光愈发明亮,而孩子们的笑声,终将成为衡量教育改革成效最生动的标尺。
责编:王相辉
一审:周磊
二审:徐典波
三审:姜鸿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