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小湘 | 厘清履职事项,基层能否再无“糊涂账”

张婷婷   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2025-08-02 16:28:44

据新华社报道,记者从中央编办获悉,自2024年2月以来,在先行试点基础上,全国3.8万个乡镇(街道)全面开展履职事项清单工作。截至2025年6月底,清单已全部编制完成,取得明显成效。

何为履职事项清单?简言之,就是以清单形式明确乡镇(街道)的职责范围,解决“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的问题。

清单具体包括三大类:基本履职事项,即乡镇(街道)职责范围内必须为、负全责的事项,如党建工作、村社区治理等;配合履职事项,即以上级部门为主负责、乡镇(街道)为辅配合,如环保执法等;上级收回事项,即专业性较强或基层无力承担的任务,如地质灾害评估等。

2370dda05df94ecd590c1d586b4ba0e.jpg

因此,履职事项清单被认为是乡镇(街道)工作的“任务表”,更是工作职责的“说明书”,有利于明确乡镇(街道)权责边界、压缩权力交叉模糊地带等。这样一来,基层干部不用“眉毛胡子一把抓”,可以集中精力办好该办的事。

一直以来,基层事情多且杂。基层干部一人多岗、一岗多责的现象比较普遍。有基层干部感慨,“一年恍然而逝、碌碌无为,工作说不出亮点”“一个人最累的不是身体累,而是心累”。

本来不应是乡镇的事权,却因属地管理让基层有了“无限责任”。基层干部在繁重的填表报数、会议传达和文件承办中“负重前行”,这种“权小责大”的错配,迫使基层不得不大包大揽,治理效能受到严重制约。

图片

但,基层干部真正吐槽的,不是职责范围内的繁复任务,而是越界且自相矛盾的形式主义负担。说到底,基层干部不怕急难险重,怕的是无谓消耗;不要求高,怕的是脱离实际的瞎指挥;不怕职责范围内的“烫手山芋”,怕的是职责转嫁的额外重压。

清单的梳理,收回部分事权,使乡镇(街道)职责更加聚焦,有力防范了“该管不管”或“越界揽责”现象。对基层群众来说,履职清单的明确,找哪个部门、怎么办手续,也有了清晰的指引,这能有效避免“被踢皮球”“被绕圈子”的遭遇,让基层权力运行更透明、更可预期。

眼下,基层治理清单制正在全国各地积极推进、广泛开展。如,江西“一表同享”改革以数字赋能基层减负,试点地区重点领域业务表单数量平均压减约50.1%江苏昆山变过去各部门、各条线的多头考核为年度一次考核。在湖南,湘潭取消无法律法规依据的“创建达标”“材料报表”,让乡镇(街道)干部们精力从“迎检迎评”转向“服务群众”;郴州全面梳理省、市级部门安排到基层的工作事项,从源头上为基层治理清单的制定把关。

值得注意的是,“履职清单”虽好,但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药”。

清单需“常修常新”,绝非一锤定音。必须立足基层实践需求,建立动态修订机制并匹配必要资源,才能推动清单真正“落地生根”、释放“治理红利”。

为基层减负的同时,必须同步“增能”。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不能“一建了之”,须着眼“建、管、用”一体推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让“小马”摆脱“拉大车”的超载困境。

很多时候,基础打牢了,权责清晰了,局面也就打开了。清单厘清了“责任田”,那基层也无“糊涂账”。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