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1 17:03:07
湘北农村老家平江周公塘,有一道传统美食,有腊味的咸香,还有河鲜的鲜美,那就是腊排骨炖泥鳅。
春暖时节,泥鳅新鲜上市。从市场上买回来的泥鳅要养上好几天,让其自然排出体内的杂质。这样的泥鳅更鲜嫩,口感更佳。泥鳅下锅前还会倒点酒,让它们彻底沉醉不醒。
腊排骨下炖前,要先去高盐。将洗净的腊排骨剁成小方块,放锅中焯水数分钟即可,捞出备用。而现如今炖煮前,还会将腊排骨煸炒一下,锅中放油,炒出香味炒出油脂,加入适量高度谷酒,去腥增香,使之味道纯美。
腊排骨炖泥鳅有两种方式,一是用柴火铁锅慢炖,一是用高压锅急炖。但要让这道舌尖上的美味更出彩,柴火慢炖是最佳选择。
将煸炒的腊排骨和新鲜泥鳅一股脑儿倒入铁锅中,加姜片,放水,烧火,炖煮的序幕徐徐拉开。
母亲守着火塘,守着简单的烟火时光。几块劈柴燃起旺旺的火苗,包裹着外表漆黑的铁锅。烧开锅必先大火加攻,很快,锅里传出热水沸腾的声音。煮过三五分钟后,便转入慢火细炖环节。
老家的地道美食中,讲究慢的烹饪艺术的还不在少数。如果一味追求快和急,就会导致欲速而不达的后果。比如干萝卜炖猪脚,比如蒸酸菜扣肉,慢工出细活,润物细无声。其实母亲是个急性子,她常说栽秧要抢先,割禾要抢天。作田种地,要抢时间,也要抢速度,慢的话就会影响到一季的收成,那是得不偿失的。但真正面对一道美食,需要较长时间细火慢炖的时候,母亲还是会耐着性子,让自己慢下来。人从容了,时间的脚步就舒缓了。
母亲在炖煮的空档里,忙里偷闲。柴弯里的劈柴不多了,忙起身到屋檐下去抱柴火。靠墙脚码放的劈柴,有半人高,排成了一长溜,齐齐整整。在乡下,家家户户都要备足过冬的柴火,熏腊肉、酿甜酒、蒸糯米,都离不开干燥而耐烧的木柴。父亲一到秋天,就着手这项重要工作。母亲整个腊月都是围着火塘转悠,从早到晚她把火塘烧得旺旺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柴位列生活日常之首,也占据母亲心头的重要位置。当然,父亲也从未忽视柴火的准备,总是细心打理,耐心操弄。
母亲抱来的柴火把柴弯堆得高高的。忙完这些,母亲还不闲着。火塘上方的腊鱼腊肉熏久了,得换动一下位置。边上的移往里面,里面的换至外面,这样能确保腊味烟熏均匀。可换肉又是脏活累活,母亲着草帽,戴手套,站在椅子上左手取右手挂,渐渐地动作就慢了下来,年纪大了,母亲着实有点吃不消了。我想伸手帮帮她,“莫弄脏了手。”老人家就是乐意自己苦点累点。为这个家为子女付出,她觉得吃亏也是最幸福的事。
火塘里,慢火依旧不声不响、不紧不慢地舔着锅底。黑铁锅沉稳从容、气定神闲,烹制一道美食,它精通时间与火候的紧密协作,深谙泥鳅与腊排骨的蜕变之道,始终如一用温和而坚定的热度,深情唤醒一锅家常食材的鲜美和香气。
时光见证美好。吊壶煨在火炉灰中,悄然间就沸腾了;红薯也煨在炉灰里,渐渐地就熟透了。而这一锅泥鳅炖排骨也在时光的精磨细琢之下,从满怀期待走向美食成真。
泥鳅的鲜与腊排骨的香,这种充满想象力的组合,给人出乎意料的极致味觉。泥鳅入口即化,有豆腐的口感,但又非豆腐可以比拟的,其肉质更加鲜嫩爽滑。而腊排骨咸香软烂,腊味丰富。汤汁更是浓郁黏稠,细腻醇厚。滚圆肥嫩的泥鳅有“水中人参”之美誉,在炖煮过程中,它的鲜美充分释放出来,与腊排骨的咸香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形成了一道风味独特的汤品。
老家的餐桌上,待客的美食中,腊排骨炖泥鳅堪称上乘之选。尝一口那鲜香四溢的汤汁,美味绝伦,定会让你刻入骨子,回味无穷。
责编:何婷
一审:何婷
二审:丁伟
三审:瞿德潘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