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满华:用爱筑梦,为特殊孩子架起成长彩虹桥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31 16:03:04

在邵阳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老师,她用耐心叩开紧闭的心灵之门,用爱心点亮残缺的生命之光,用坚守诠释着“友好友善·为梦护航”的教育真谛。她就是王满华,一位在特殊教育岗位上默默耕耘的普通教师,用辛勤的付出,为孩子们编织出通往未来的彩虹桥。

初遇:在忐忑中播撒信任的种子

刚踏入特殊教育学校时,王满华的心中充满了忐忑。她深知,面对这些因身体或智力障碍而显得格外脆弱的孩子,自己肩负的不仅是教学任务,更是守护生命成长的责任。孩子们的眼神里,既有对世界的好奇,也有难以言说的迷茫,这份复杂的情感让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他们可以信赖的人。

孤独症孩子小明是她遇到的第一个“挑战”。这个总是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抗拒。王满华尝试接近时,小明会立刻蜷缩身体,甚至发出焦躁的尖叫。但她没有放弃,从每天清晨的微笑问候,到课堂上刻意放慢的语速,再到用小明最爱的积木搭建沟通桥梁,她一点点靠近这个封闭的小世界。

三个月后的一天,当王满华再次拿起积木时,小明突然伸出小手,轻轻碰了碰她的手指。那一刻,王满华的眼眶湿润了,这小小的触碰,是信任的萌芽,更是希望的曙光。她知道,每一颗特殊的心灵都需要温柔地等待,而她愿意做那个耐心的播种者。

陪伴:在坚守中绘制成长的画卷

在特殊教育的课堂上,成长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日复一日地陪伴与坚持。王满华用细腻的观察捕捉每个孩子的需求,用专业的方法搭建成长的阶梯,让孩子们在爱的滋养中慢慢绽放。

视力障碍的小琳曾因黑暗的世界而自卑怯懦。王满华便带着她触摸树叶的纹理,聆听鸟鸣的旋律,用声音描述四季的色彩。她为小琳准备了盲文绘本,教她用指尖“阅读”故事,还鼓励她学习钢琴。当小琳第一次在校园艺术节上弹奏出完整的曲子时,台下响起的掌声让这个女孩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王满华说:“她的世界或许没有色彩,但音乐让她心中有了光。”

智力障碍的小乐学不会简单的加减法,王满华就用水果当教具,一遍遍地演示;唐氏综合征患儿小怡总是情绪波动,她就每天抽出时间陪她画画,用色彩平复情绪。在她的教室里,没有“差生”的标签,只有“慢慢来”的耐心。孩子们从不会握笔到能写出自己的名字,从不敢说话到能简单交流,每一点进步都被她珍藏在心底,化作继续前行的动力。

感悟:在奉献中收获教育的真谛

多年的特殊教育生涯,让王满华对“教育”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她看来,特殊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唤醒。这些孩子或许无法像普通孩子一样奔跑,但他们用坚韧教会她什么是执着;或许无法清晰表达情感,但他们用纯真让她懂得什么是纯粹。

有一次,王满华因连日劳累病倒在讲台旁,平时沉默寡言的小明突然跑过来,用小手笨拙地拍打她的后背,其他孩子也围过来,递上自己画的“爱心卡片”。那一刻,她深刻体会到:爱是双向的奔赴,当你用心温暖孩子时,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治愈你。

这份感悟让她更加注重自我提升。她利用休息时间学习特殊教育理论,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将ABA行为训练、感觉统合疗法等专业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她说:“特殊教育需要更多专业知识,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为孩子们护航。”

展望:在热爱中坚守教育的初心

如今的王满华,早已褪去初到时的忐忑,成为孩子们最信赖的“王妈妈”。她的手机里存满了孩子们的照片:小明在操场上奔跑的身影,小琳弹奏钢琴的专注模样,小乐举着满分作业的笑脸……这些照片是她最珍贵的宝藏。

谈及未来,王满华眼中充满期待:“我希望社会能给这些孩子更多包容,让他们能像普通孩子一样被尊重;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她正在筹备校园“星光工坊”,计划教孩子们手工制作、烘焙等技能,为他们未来融入社会铺路。(蒋韬)

责编:黄伊婷

一审:黄伊婷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