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31 15:52:40
7月的衡山县白果镇,蝉鸣阵阵。泉蓉书苑的教室里,12岁的王小雨正盯着屏幕上一张奇特的面具出神——凸出的眼睛,夸张的耳朵,这尊三星堆青铜面具仿佛要从画面里跳出来。“老师,这个外星人真的是我们祖先做的吗?”她举起的小手发问。这是南华大学微尘教育关爱团支教活动的第五天,15名大学生带着精心设计的“国家宝藏”课程开讲了。
“大家猜猜,这个鼎有多重?”志愿者罗珩朔指着投影上的后母戊鼎问道。“50斤!”“100斤!”孩子们七嘴八舌地猜测着。“是1665斤哦!”听到这个数字,教室瞬间炸开了锅。几个男孩跳起来比画着:“那得多少个我才能抬起来啊!”为了让抽象的数字变得可感,志愿者们带来了特制教具。他们用矿泉水瓶装满沙子,按比例还原鼎的重量。“1瓶、2瓶……166瓶!”孩子们数得小脸通红。
在凤纹铜镜绘画课上,志愿者们发现了一个“宝藏女孩”。9岁的小婷不仅精准临摹了铜镜上的凤凰纹饰,还在旁边画了个拿着同款铜镜的现代女孩。“这是穿越时空的闺蜜。”小姑娘的解释让大学生们忍俊不禁。淘气包小明平时坐不住,在画青铜神兽时出奇地专注。“老师你看,我给它加了翅膀!”他展示的作品上,一只插着火箭推进器的青铜神兽正腾空而起。
结课的时候,孩子们把作品贴满了整面墙。有青铜器拟人漫画,有“未来博物馆”设计图,还有写给文物的一封封“信”。“后母戊鼎爷爷,你一个人站了这么多年,累不累呀?”——这张便签让现场所有人动容。“等我长大了,要带爷爷奶奶去四川看真的!”小雨指着三星堆青铜面具的照片神气地告诉志愿者。
课后书院的老师拉着志愿者的手念叨:“这些孩子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打工,你们带来的‘宝贝’,是他们见过最阔气的‘亲戚’。”国家宝藏系列课程的授课人之一阮杰说:“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把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看着孩子们从最初的陌生到后来的热爱,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力量。”(郝晓菲 赵玥)
责编:张芷瑜
一审:张芷瑜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