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建筑蓬勃生长,新的故事也在继续

    2025-07-30 22:18:09

通讯员 徐萌

对于老长沙人而言,潮宗街是长沙这座城市的集体记忆,见证几代人长大成人的石板路、红色砖墙的老筒子楼、几块钱剪一次的理发店、开花如脑瓜大的广玉兰……无时不刻不在诉说着“老城故事”。

如今的潮宗街,大量新潮商铺的入驻和改造,一个个多元新奇的场域搭建,大批市民游客的驻足与打卡,让老街兜兜转转之间再次回归,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并天然具有一种让人慢下来游逛的魅力,让身处于其中的每一位市民游客,都能松弛地享受当下,也让城市的历史结构参与到了当下与未来的城市发展中。

潮宗街不仅是一条麻石街,同时也是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以潮宗街为轴线,南侧有永清巷、连升街、三贵街、梓园巷、九如里,北侧有寿星街、高升巷、泰安里。

在这里,清代街巷格局尚存,文化古迹和古旧建筑较为集中,古城长沙的历史风貌在此得以窥见。

 踏勘现场 / 西长街、潮宗街  

在设计之初,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D)项目团队几经调研后,产生的第一想法是将部分片区“推倒重建”(当时大部分居民都已经迁走,一部分拆迁也已动工完成)。

后政策方向调转,有机更新概念推行,太平街、都正街相继改造面世。2015年,随着长沙历史步道规划通过审批,也意味着创造性地将老城街区与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历史价值的街巷、景点通过步行通道结合起来十分可行。

在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中,存在着楠木厅、时务学堂、金九活动旧址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长沙城市记忆的重要物质承载点。在此背景下,更新无疑是节约资金、复兴老城的最佳选择。

项目定位为有机更新、城市记忆、文旅融合、慢行生活,遵循着以展现老长沙的历史风貌和生活气息为主、各个不同时期文化和建筑共存的渐变衍生原则,对片区中不适应一体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做出必要的改建,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同时,力求打造长沙城市的“人文客厅”,让历史文化在发展中保护、在时尚中延续。

可以说,现在在长沙城区,保留最为完好的街巷格局只能在潮宗街寻得踪迹。这种街巷格局是多层次的,耐人寻味的,主街背后有巷,巷之外又有里弄,巷弄后又有庭院天井。

更新后的潮宗街,融入长沙6.4公里的历史文化步道,接地气的老长沙小吃铺、零食店、理发摊,新潮的咖啡厅、古着店、日料店,让市民游客目不暇接的同时,也让整个长沙老城区成为了一个可感、可游、可逛的“慢城”。

若是将当时的改造手法和如今的片区样貌结合起来,或许更能理解设计师们的“十分用心”。

一进潮宗街,那栋醒目红色砖墙建筑就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为之驻足打卡。

建筑的立面材质以红砖为主,采用三段式的古典建筑构图,和潮宗街整体的民国建筑风貌相协调,麻石石库门与窄长门窗、欧式线条充分体现了民国建筑的细节特点。

无人机起飞后,则是另一个角度的设计。

 永清巷54号栋  

径直往里走,距离其100米左右的“54号栋”,最初的设想是做青年旅社,给来长沙停留做生意的年轻人提供一个暂时安身的场所。

在设计师口中,这栋楼是在该片区住宅中最具老长沙特色的筒子楼,其砖墙空斗与眠墙相结合的砌筑方式充分体现了时代特征。

如今的“4号栋”,修缮了红砖清水墙、门牌、栏杆,加建玻璃电梯和景观小品,较为完好地保留了六七十年代老长沙的居住记忆,也满足了现在的居住需求。

除了较高层的住宅区,一、二楼的商业店铺也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来消费,新潮的装修和布置,让市民游客不论钻进哪一家,都别有一番味道。

  踏勘现场 / 楠木厅巷  

  改造后 / 楠木厅巷  

比筒子楼年纪更大的还有一棵百年古玉兰,在无人机的画面里一眼就看到了这棵树,满树花开,不曾想玉兰花开已有百年,觉得很打动人。

不管街区破破烂烂、周遭人去楼空,只有这颗古树不停往上、往外恣意生长,生意盎然。

现在,以古树为中心,周围的两个院子已完全打通,保留的基础上进行了提质,业态也相应重置,做成了茶室和民宿,原有的古树、石板和天井为其增添了几分古韵和诗意。

夜经济的兴起和火爆,“24小时城市”概念的提出和打造,让诸多年轻人涌入长沙创业,潮宗街成为了火热的入驻地之一,悠久的历史文化、特殊的城市肌理,让大家都想为其装点一二。

基本实现了当初的设想”“甚至有点惊喜”是设计师们对改造后的潮宗街最真实、最贴合的评价。

一方面,原有的改造呈现出了当初设想的效果,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古街巷城市肌理,这些街巷空间代表着老长沙的传统城市空间尺度,同时也承载着长沙“老口子”的乡愁记忆。

另一方面,商家的入驻对原有的建筑样貌又进行了不同风格的改造。它是历史与时间的产物,是设计师人为设计不出来的。

在设计师的心里,自然是鼓励这样的二次创作 ,这种街巷空间是长沙人日常生活的舞台,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和生长力,这也是潮宗街有意思的地方。

这一定程度上也打破了传统商业街区商铺的模式化形象,造就了潮宗街的多样性和独一无二性,每个商家的想法和创意都在几十平米至几百平米的房子里展现,每个商铺都成为一个独特的景点,每家店铺主人的梦想也在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中发芽和生长。

漫步在这样的街巷空间里,或在古迹遗址停留,了解过去的历史记忆;或走进一家理发店,边剪边听嗲嗲娭毑的闲聊拉扯;或不自觉地被一家古着店、书店给吸引,带回去一些独属于在长沙旅行的小确幸……穿插其中,像是置身于不同年代的电影画面,体验丰富、有趣至极。

城市的记忆,就这样一部分承载于有实体的建筑和构筑上,另一部分则以人文这种无实体的方式传承了下来,编织于吃穿住行的每一个角落。

非实体与实体的结合,共同「还原」了一段完整的城市发展历程与人文记忆。

从近代到现代,随着五一路的拉通,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一直是长沙发展的风向标和桥头堡,既是城市对内发展的活力源,也是面向江面的重要城市形象区,同时也是承载城市记忆的重要历史区域。

如今的潮宗街,古朴自然、新潮澎湃,兼具历史感和新鲜感,兼容并蓄又流传有序,向全国各地游客敞开的同时,审慎而开阔地从中吸取养分,成为游人常去常新,具有区域标识度、多业态融合发展的夜经济场景,也包含着城市空间背后一代代人原汁原味的情感共鸣。

责编:吴希

一审:刘也

二审:吴希

三审:朱文硕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