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30 11:15:2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30日讯(通讯员 王帆 姜楚晗 潘睿炫)如何让沉睡的历史街区焕发新生?文化底蕴如何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智慧与动能?近日,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带着“寻味‘十八总’:解锁基层善治‘文化密码’”的课题,深入湘潭市十八总街区、雨湖区与岳塘区核心文化地标,开展探寻城市文化保护、活化与治理之道的调研。
实践团将街区丰富的文化资源解构为5大“基因谱系”:饮食烟火、信仰交融、先贤风骨、产业发展、匠心文脉,精准触及“十八总”蕴含的人情伦理、包容智慧、精神丰碑、奋进轨迹与知行哲学。从热气腾腾的亮亮米粉店到韵味悠长的十八总茶馆,团队成员深入观察本地饮食如何融入居民社交的日常场景,成为情感纽带。哥特式建筑与中国古朴的建筑“隔街相望”,是文化和谐共生的鲜活样本。在望衡亭、陶侃墓、何腾蛟墓前,成员们聆听历史人物故事,深切体悟勤勉务实、忠勇担当等湖湘精神内涵。大家漫步潭宝汽车站旧址,体会城市奋进的足迹,感悟着文化遗产中蕴含的经济社会发展潜能。团队深入探访旋梯书苑与鲁班殿,感知“匠心文脉”与“红色基因”的紧密联结。
团队成员表示,后续将深入分析此次解码的“文化基因”,结合数字技术等创新手段,探索可操作的活化方案,努力让“十八总”的文化密码转化为驱动基层善治、赋能街区新生的澎湃动力,为湘潭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青年智慧。
责编:胡孟婷
一审:胡孟婷
二审:蒋睿
三审:白培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