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丨安小楠:《以法之名》为什么高开低走,虎头蛇尾

  湖南文联   2025-07-28 12:03:56

图片

《以法之名》为什么高开低走,虎头蛇尾

文|安小楠

《以法之名》在央视落下帷幕时,激起的舆论浪潮远超剧情本身。这部由傅东育、郑世龙执导,张译、李光洁、蒋欣主演的剧集,开播即被誉为“法治实践与影视的完美结合”,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其虎头蛇尾的弊病逐渐暴露,令人惋惜。这部剧本有潜力成为一部经典之作,却在收尾阶段的诸多失误中,辜负了观众前期积累的期待。

开篇打造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政法世界

《以法之名》的开篇堪称惊艳。它巧妙地将观众带入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政法案件之中。通过对“万海黑社会案”的层层剥开,展现出了一个涉及政商勾结、司法内部矛盾的庞大利益网络。剧集一开始就抛出了诸多悬念,如当庭喊冤的律师张文菁,离奇死亡的检察官乔振兴,这些悬念像磁石一般紧紧吸引着观众的好奇心,使大家迫不及待地想要探寻真相。

图片

在叙事节奏上,前期剧情紧凑明快,毫不拖沓。每一集都有新的线索出现,新的矛盾冲突爆发,让观众始终保持高度的紧张和关注。而且,该剧在人物关系的构建上也十分用心。主人公洪亮作为海东省检察院“专查自己人”的第十一部检察官,即将离职前往北京,却又因组织安排深度介入与自己有密切联系的案件,这种特殊的身份和处境为剧情增添了极大的张力。他与大学同窗乔振兴、李人骏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和职场矛盾,进一步丰富了故事层次,使得整个剧情充满了看点。

此外,演员们在前期的出色表演也为该剧增色不少。张译将洪亮那种内敛、敏锐且在复杂环境中不断权衡的状态诠释得淋漓尽致。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精准地传达出角色内心的情感和想法。其他配角也都演技在线,生动地塑造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共同为观众打造了一个真实且引人入胜的政法世界。

图片

后期剧情崩坏,虎头蛇尾

然而进入后半部分,《以法之名》的剧情却急转直下,陷入了失控的状态。

从剧情逻辑来看,诸多关键情节的发展缺乏合理性。例如,禹天成、陈胜龙、王大有等涉嫌黑恶势力的人物,作为犯罪集团的核心成员,其最终的结局竟然只是通过字幕式的文字记录草草结束,没有展现出应有的犯罪集团庭审程序。这种处理方式显得极为敷衍,让观众感觉像是被导演和编剧随意打发,严重破坏了剧情的完整性和严肃性。

图片

在人物塑造方面,后期也出现了严重的崩坏。原本智谋出众、心术不正的程子健,在面对未婚妻李砚心时,竟然轻易地放弃抵抗,向专案组彻底交代了一切。在此之前,程子健一直表现得冷酷无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与李砚心之间的感情也从未展现出足以让他放弃一切的深厚程度。这种人物性格的突然转变,毫无铺垫和逻辑支撑,使得角色形象前后矛盾,完全失去了可信度。同样,金泽灏饰演的程子健原本被演绎得相当到位,但后期被强行转变为恋爱至上主义者,这一转变不仅破坏了角色前期建立起来的魅力,也让整个剧情变得荒诞不经。

此外,一些重要人物的意外离世情节也显得十分突兀。万海因护士换药操作不当而意外离世,秦锋在与王大有的搏斗中被小刀刺伤致死。这些情节的设置似乎只是为了推动剧情而强行安排,缺乏对人物命运和剧情发展的合理考量,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剧情被随意摆弄的感觉。

图片

主题挖掘浅尝辄止,浪费深度立意

从主题呈现来看,《以法之名》原本具有深刻的立意。它勇于揭示时代的暗面与流弊,深刻探讨了比个别腐化蠹虫更值得警惕的制度性问题,如某些原本秉持公义的司法工作者因急于建功的心态被有心人利用,陷入刚愎自用的怪圈,不知不觉成为黑恶势力“保护伞”,甚至为了掩饰过失而错上加错。剧集试图通过这些情节警示执法者须将程序正义置于个人判断之上,在法治与人治之间做出正确选择。

然而,遗憾的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剧集对这一主题的挖掘逐渐浅尝辄止。原本可以深入探讨的法治理念、司法体制改革等重要议题,在后期被大量琐碎的剧情和不合理的人物行为所掩盖,未能得到充分地展开和深入的剖析。这使得剧集原本具有的深度立意未能得到有效地传达,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也难以感受到剧集想要表达的深刻内涵,浪费了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主题。

图片

《以法之名》之所以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从创作生产方式来看,很可能存在流水线作业的问题。在项目立项阶段,编剧可能会精心打磨前几集剧本,以吸引投资方和观众的关注。然而,一旦项目通过审核,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可能会安排多个编剧分工协作,按照既定的套路进行剧本组装。不同编剧的创作思路和风格难以统一,这就导致了剧情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受到严重影响。其次,审查因素或许也对剧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政法题材的剧集往往涉及敏感内容,在审查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诸多限制和要求。为了满足审查标准,编剧和导演可能不得不对剧情进行修改和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破坏了原本的剧情架构和创作意图。但即便存在审查因素,优秀的创作者也应该能够在合理的范围内巧妙地化解问题,而不是让剧情出现如此明显的断裂和不合理。另外,制作方在后期为了赶进度,一些细节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剧情漏洞也未能及时填补,最终呈现给观众的就是一部虎头蛇尾的作品。

观众批评的,从来不是结局的“不完美”,而是叙事的“不真诚”。真正的现实主义不是对黑暗的简单复刻,更不是用“符合现实”来为叙事缺陷开脱,而是要以艺术之光烛照通往正义的荆棘之路,于至暗中点亮不灭的法治信仰。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