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里藏着“甜蜜小偷”?95%的人没察觉它已悄悄下手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28 10:37:44

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贺雪

有一种“小偷”,名字里带“甜”,性子却狠得很。它不偷钱物,专偷健康——悄悄啃噬胰岛功能,破坏肾脏、眼睛、血管,等你发现时,往往已偷走了大半个健康家底。更难缠的是,它一旦“入住”就很难彻底赶走,只能靠长期“防守”减少伤害。

它就是糖尿病。这个家族有四位成员,最常出来“作案”的是2型糖尿病,占所有病例的95%。今天就来聊聊,怎么识破它的伪装,提前把它挡在门外。

这些人最容易被“盯上”

2型糖尿病从不乱“下手”,它有明确的“目标清单”。如果你符合以下任何一条,就得提高警惕了:

- 年龄过了40岁,尤其是常年久坐不动的;

- 体重超标——BMI≥24(简单算:体重公斤÷身高米²),或者肚子大(男的腰围≥90cm,女的≥85cm);

- 家里有人得过糖尿病(爸妈、兄弟姐妹);

- 怀孕时得过妊娠糖尿病,或者生过8斤以上的宝宝;

- 血压高(≥140/90mmHg)、血脂乱,或者已经有冠心病、脑梗;

- 有多囊卵巢综合征,或者长期吃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

这些因素就像给糖尿病递了“入门券”。临床数据显示,同时占3条以上的人,未来5年得糖尿病的风险超过50%。

它靠近你的两步信号,别等太晚才发现

糖尿病最狡猾的地方,是它从不“突然袭击”,而是分两步悄悄逼近。抓住这两个阶段干预,能把它挡在门外:

第一阶段:高危人群(血糖还正常)

此时你的空腹血糖<5.6mmol/L,餐后<7.8mmol/L,但已经被糖尿病“盯上”了。这是最好的拦截时机,做到这几点就能让它“转移目标”:

- 把体重控制在BMI≤24,肚子大的先减腰围;

- 戒掉含糖饮料(可乐、奶茶等),少吃精加工甜点;

- 每周凑够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骑车,每次30分钟);

- 每年查一次空腹血糖,别等身体报警才重视。

第二阶段:糖尿病前期(血糖已“踩线”)

如果空腹血糖在5.6-6.9mmol/L之间,或者餐后在7.8-11.0mmol/L,说明糖尿病已经“摸到门口”了。这时候得下更大力气:

- 体重至少减5%-7%(比如100斤的人减5-7斤);

- 每天少吃400-500大卡(约1碗米饭+1个炸鸡腿的热量),肉类里的肥肉、动物油要少碰;

- 运动时间翻倍,每周250-300分钟,微微出汗才有效;

- 每3-6个月查一次血糖,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物帮忙“守门”。

研究证实,糖尿病前期干预得好,60%的人能避免发展成真正的糖尿病。

揪出它的最佳方式:主动筛查

糖尿病早期几乎没症状,等出现“多饮、多尿、体重骤降”时,它已经“偷”了3-5年。最好的揪出方式是主动筛查:

- 普通人体检时查空腹血糖;

- 高危人群加查餐后2小时血糖(吃完2两馒头或75g葡萄糖后测),或者做“糖化血红蛋白”(反映3个月平均血糖);

- 40岁以上、有高危因素的,每年查一次,别偷懒。

一旦查出血糖超标,别慌——即使已经是糖尿病,只要早用药、管好嘴、迈开腿,也能让它“偷不走”更多健康。

记住,糖尿病这个“甜蜜小偷”最怕的,是你的重视。它从“盯上你”到“得手”,往往要几年时间。抓住这段窗口期,用体重、饮食、运动筑好防线,就能让它无缝可钻。毕竟,守住健康的主动权,永远在自己手里。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医学中心)

责编:陈方

一审:陈方

二审:蒋俊

三审:王超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