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竞赛”孵育创新硕果!长理学子在这项全国赛事创下历史佳绩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24 16:26:03

近日,由中国水利教育协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在江苏落幕。本次大赛吸引了全国160所高校的428组作品同台竞技。经过作品演示、多轮答辩的激烈角逐,长沙理工大学选送的3组作品脱颖而出,斩获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这是近年来学校在该赛事上取得的最好成绩,充分彰显了学校深化学科专业改革、致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扎实成效。

本次大赛特等奖作品“空地协同・智眼识险”由王新奎、隆院男教授指导,李子源等同学完成,创新性融合探地雷达与无人机载双光成像技术,构建“空地协同”的堤坝管涌智能识别系统,通过实时比对堤坝安全数据库,实现了堤坝管涌险情早期精准捕捉与动态预警,为堤防工程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这项成果是学院近年来持续推进学科交叉融合、AI赋能,加强水利工程传统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及改造升级,大力推进新工科建设的生动实践。”长沙理工大学水利与海洋工程学院院长陈杰介绍,学院自2018年获批“水利工程”一级博士点后,即在教育部备案设立了全国首个“水利信息学与数字水利工程”二级博士点,将传统水利工程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度融合。

聚焦海洋工程装备方向的二等奖作品“迈向深蓝”由姚宇、许从昊老师指导,张俊越学生团队研发,创新设计“发电-增氧-水体交换”三位一体的智能振荡水柱(OWC)海洋牧场综合保障装置,服务现代海洋牧场建设。该作品可以看作水利学院近年来大力发展海洋工程学科建设,积极服务国家海洋战略和湖南空天海洋新兴产业的成果体现。

面向河湖生态工程的二等奖作品“智航灵眸”由余关龙、隆院男教授指导,周小荷学生团队设计,整合多参数感知与AI决策技术,针对城市人工湖缓流水体富营养化与污染治理,研发了多维指标水体智巡监测与调控系统,直接对接湖南产业发展急需学科专业目录中“河湖生态工程”紧缺人才需求。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近年来长沙理工大学水利与海洋工程学院持续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成果。2021年,学院在全校范围内首办“大禹杯”水利模型创新设计大赛,2023年该赛事升级为湖南省高校水利模型创新设计大赛,形成了贯穿四年的“校赛-省赛-国赛”三级竞赛体系。该体系以年均覆盖200支团队、1000人次参与、新生全覆盖的全院性创新实践,通过三轮孵化,经过10余轮答辩、20余次专家打磨推送种子项目,最终进军全国赛场。

“每次竞赛,我们都会邀请来自武汉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的学者,省水利厅、省水利学会、省航海学会等行业专家全程参与指导。”学院党委书记喻玲娜表示,这种‘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模式,已成为学院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前沿课程,打通课堂、实验室与行业前沿的关键纽带。

长沙理工大学一体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2025年将原“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重组为“水利与海洋工程学院”,大力推进海洋工程和新航运学科建设,全面部署推进“水利工程”等传统学科内涵重塑。水利学院布局智慧水利、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河湖生态工程领域,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新增新航运工程、智慧水电与新能源技术、智慧水利、智慧水务与河湖生态工程、海洋工程装备5个“基础+”“智能+”课程模块,5个本科专业关停、新增和调整的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平均达40%。(李永睿 刘爱华 黄婷)

责编:刘宇慧

一审:刘宇慧

二审:甄荣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