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联 2025-07-24 09:06:38

少年不负热山河——评《少年书院行》之石鼓书院
湖南卫视与芒果TV联合推出的《少年书院行》最新一期节目中,青春少年的脚步来到了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石鼓书院,踏上探寻湖湘文脉的旅程。
“天下书院楚为盛;楚之书院衡为盛”,可谓是一语道尽衡阳书院文化的深厚底蕴。石鼓书院山门匾额,承载着宋太宗至道年间御赐的“石鼓书院”与宋仁宗景祐二年新题之匾,两朝帝王笔墨,使其从民间讲学之所,跃升为湖湘精神的文化地标。这不仅是书院荣耀,更彰显了其在传承文脉中的关键作用。当青春少年叩开书院山门,他们触摸的不只是斑驳的石鼓与匾额,更是一个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的不息脉动。
一、以青春的视角解码湖湘文化基因
辛弃疾曾叹:“少年横槊,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这是少年意气与家国山河相融的壮阔写照。少年团以青春视角探索石鼓书院,赋予了古老书院新活力。踏进书院的大门,面对标志性的石鼓,少年学子郭尔乐、谢昭雨桐和李美瑶3人就迎来了音律考试,根据鼓声的长短、快慢,来辨别祈求风调雨顺的风雷鼓、催征破敌的战鼓、竞渡时擂动士气的龙舟鼓三种不同的鼓,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少年学子果然没有人全都答对,这是当代少年学子的幸福,也是一种警示和提醒。古代书院除了藏书和教学之外,还有祭祀的功能,石鼓书院有别于其他书院最大不同之一是设有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武侯的“忠”“义”精神正是汉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张栻对诸葛亮“垂之万世,与日月同其光可也”的评述,让少年们感受湖湘精神中忠义无双、匡扶正义的内涵。步入合江亭,郭尔乐邀请高考695分学霸女生助力,共同感受韩愈笔下“瞰临眇空阔,绿净不可唾”的壮阔,知识火花激烈碰撞,展现出青春与智慧结合的魅力。
这种青春视角贯穿节目,少年们在书院中的好奇、探索与思考,拉近观众与传统文化的距离。他们的互动与讨论,让古老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呈现,使观众看到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激发更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从先贤故事到精神内核梳理文化传承
这两期节目深入挖掘石鼓书院的文化传承脉络。周敦颐与石鼓书院的渊源令人动容,幼年丧父的他投奔舅舅郑向,在石鼓山下西湖畔苦读,舅舅种下的一池白莲,成就千古名作《爱莲说》。此后,周敦颐列入石鼓书院大观楼七贤祠,与朱熹、张栻等贤人共同构建湖湘理学精神丰碑。节目通过这一故事,不仅展现周敦颐个人才情,更凸显书院对文化传承的滋养作用。
石鼓书院能千古流芳,一定要追忆被贬为衡州刺史的吕温,刘禹锡整理吕温遗稿时发现了《合江亭》和一首藏着石鼓书院前世秘密的重要诗作。吕温在衡州留下的诗篇很多,大多数是忧愁惆怅的,而《合江亭》是轻松愉快的,也反映了吕温登上合江亭时对自然精神价值的认可和内心宁静的寄托。后来朱陵洞内诗千首,文人骚客留下无数的诗篇和碑刻,见证了石鼓书院文脉绵延、人才培养、思想光芒,这些都是这座千年书院留给当代青春少年的精神底色。

寓教于乐,寓教于行,从曾国藩的家训中感悟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经世致用”的实践担当。湖南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如果说湖湘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灿烂瑰宝,那么石鼓书院则是湖湘文化源泉中的泉眼。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邓洪波教授登场,引出曾国藩与石鼓书院的关联。面对“早扫考宝,书蔬鱼猪”的曾氏八字家训,少年们畅所欲言。曾国藩“勤俭耕读”的务实家风,与石鼓书院“经世致用”的湖湘精神相得益彰,千年淬炼的湖湘风骨在其家国情怀中生动诠释。节目借此将湖湘文化从理论层面引入现实生活,让观众理解文化精神如何在历史长河中传承、影响后人。
三、创新与互动融合的节目呈现形式
《少年书院行》在节目形式上不断创新。AI技术运用令人眼前一亮,在呈现石鼓书院相关内容时,AI还原周敦颐《爱莲说》创作场景,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周敦颐当年面对白莲的心境。这种沉浸式体验,突破传统节目讲解局限,使观众更直观感受文化魅力。
互动环节设置巧妙,如成语版“你划我猜”,将知识学习与趣味游戏结合,让少年们在轻松氛围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理解。专家与少年的平等互动交流,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打破传统“专家讲、学生听”的单向模式,激发少年思考与表达欲望,使知识传递更高效、生动。
不过,个别环节少年团表达略显生疏和程式化,未能充分展现少年的真实个性,一定程度影响观众代入感。此外,对部分书院精神核心内涵,如理学思想解读,虽有涉及但深度不够,仅停留在概念呈现,未能深入挖掘其哲学思想与当代价值。当然,些许不足,瑕不掩瑜,《少年书院行》关于石鼓书院的节目内容亮点颇多,以青春视角、创新形式很好地展现了石鼓书院的精神与魅力。
书院,还是那个书院;书院,却又不是原来的书院了。一千两百多年来,无数的少年学子踏过书院古老的门槛,解读着斑驳的碑刻,聆听风声穿越千年檐角。他们在合江亭上的凝视,在石鼓七贤画像前的沉思,在朱陵洞壁上的抚摸,像是与先贤进行着灵魂与精神的交流,似书院里那一片片常绿常青的树叶,只要风一吹来,就能听到穿越千年时空的沙沙声。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