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黄建平:刀锋背后,是一颗被碾碎的心——评电影《酱园弄・悬案》

  湖南文联   2025-07-24 09:05:24

图片

刀锋背后,是一颗被碾碎的心——评电影《酱园弄・悬案》

文|黄建平

进影院前总在想,陈可辛拍民国奇案,会拍出些什么不一样的东西?看完《酱园弄・悬案》才明白,他要讲的从来不只是一桩命案,而是想借着那把染血的刀,剖开旧上海弄堂里那些喘不过气的日子,还有那些被命运摁在泥里的女人。

图片

影片开场,旧上海的弄堂弥漫着潮湿而腐朽的气息,狭窄的巷道、斑驳的墙壁,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酱园弄85号,这座看似普通的居所,却成为罪恶的深渊。詹周氏,这位身形瘦弱却眼神坚毅的女子,身着染血旗袍,手持利刃,站在被肢解的丈夫詹云影身旁,周围是一片狼藉与血腥。这一震撼场景,瞬间将观众拽入那个风雨飘摇、秩序崩塌的时代,也拉开了影片悬疑叙事的大幕。她站在丈夫的尸块旁,脸上却没什么表情,眼神空洞。但你仔细看,她攥着刀的手在抖,不是害怕,倒像是刚从一场漫长的噩梦里挣脱出来的虚脱。后来闪回里看到她被丈夫吊在房梁上打的样子,才懂那眼神里藏着的不是麻木,是把一辈子的疼都熬干了的绝望。有场戏特别戳人,她蹲在酱园的缸边洗萝卜,指甲缝里全是泥,丈夫过来踢翻木盆,她就那么趴在地上,一片一片捡萝卜,捡着捡着突然笑了,那笑声比哭还让人难受。这哪是演的,分明是把一个女人被磋磨到极致的样子,活生生端到了你面前。

图片

王传君出演的大块头挺有意思,一个想往上爬的年轻警察,看詹周氏的眼神总带着点探究。他查案时总爱抠细节,比如盯着詹周氏补了三次的袜子问东问西,又或者对着案发现场的煤油灯发呆。有次他跟詹周氏对峙,问她“杀人的时候没想过孩子?”詹周氏没看他,只盯着墙根的霉斑说:“留着他,孩子才真没活路。”大块头当时的表情,从一开始的怀疑到后来的松动,那几秒的沉默里,好像能看到一个年轻人对“正义”的理解正在被撕开一道口子。这角色没什么惊天动地的戏份,却像根细针,一点点挑开了那个年代法律条文背后的人情冷暖。

图片

还有些配角,个个都带着弄堂里的烟火气。比如总在酱园门口嗑瓜子的阿婆,她看詹周氏的眼神,有同情也有怕,跟人闲聊时说“那男人打老婆跟吃饭似的”,话里话外都是无奈;还有巡捕房里那个老油条警察,查案时总想着“上面怎么说就怎么判”,却在最后关头偷偷给詹周氏递了个馒头。这些人就像酱园里的酱菜,各有各的味道,合在一起才是真实的旧上海,有冷漠,有算计,也有藏在皱纹里的一点点善良。

图片

影片里的酱园弄,与其说是个地点,不如说是个困住女人的牢笼。那些密密麻麻的吊脚楼,楼挨着楼,窗对着窗,谁家吵架谁家哭,整条弄堂都听得见,可真出事了,大家又都装聋作哑。陈可辛把弄堂拍得特别有质感,墙角的青苔、屋檐的蛛网、酱缸里飘出的咸腥味,连空气里都透着股憋闷的味道。有个长镜头,从詹周氏家的窗户摇出去,穿过层层叠叠的晾衣绳,最后停在远处租界的洋楼顶上,一边是暗无天日的逼仄,一边是亮堂堂的繁华,那对比扎得人眼睛疼。

图片

有人说这片子整体节奏太慢,可我觉得,有些慢下来的镜头才最有味道。比如詹周氏杀人后,坐在桌边给孩子缝衣服,缝着缝着针掉了,她在地上摸了半天,摸到的却是块带血的碎布。那几分钟没一句台词,却把一个女人杀了人、毁了家,却还要硬撑着给孩子留条活路的心情,全拍出来了。这哪是在讲案子,分明是在说一个女人的一生,从被卖进典当行那天起,她手里就握着一把无形的刀,最后只不过是把刀亮了出来,对着那个吃人的世道,也对着自己早已千疮百孔的心。

图片

同时,从类型片的角度审视,《酱园弄・悬案》有着扎实的架构。警方对案件的调查抽丝剥茧,证人的言辞真假难辨,每一个线索的浮现都伴随着新的谜团。雷佳音饰演的警局副局长薛至武,在复杂的局势中试图还原真相,却被各方势力牵扯、阻碍。他对詹周氏的审讯,既有对犯罪事实的探寻,也隐藏着对背后复杂关系的试探。而盲人算命师宋瞎子的出现,更是为影片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他虽身处市井,却似乎洞悉一切,那看似不经意的言语,如同命运的谶语,一次次推动着剧情的发展,让本就扑朔迷离的案件愈发错综复杂。

图片

《酱园弄・悬案》也存在一些瑕疵。在叙事节奏上,部分情节的推进也确实是略显拖沓,使得悬疑感有所减弱。在描绘证人的琐碎生活细节时,时长过长,偏离了案件主线,让观众的注意力有所分散。此外,影片在主题的深度挖掘上,本可更进一步。它虽揭示了女性的苦难,但对于背后深层次的社会制度、文化观念的批判,稍显浮于表面,未能引发观众更为深刻的思考。

图片

《酱园弄・悬案》是一部优缺点并存的作品。它以独特视角讲述了一个充满悬疑与人性挣扎的故事,在展现女性困境方面有着可圈可点之处。尽管存在不足,但它依旧为华语电影在历史题材与社会议题结合的创作道路上,提供了一份值得思考与探讨的样本。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