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红毅:志怪奇谈的新呈现——评动画电影《聊斋:兰若寺》

  湖南文联   2025-07-24 09:04:21

图片

志怪奇谈的新呈现——评动画电影《聊斋:兰若寺》

文|红毅

在国产动画的发展历程中,“追光动画”团队一直以其独特的创作视角与精湛技艺引人注目。2025年暑期,追光动画携《聊斋:兰若寺》重磅登场,这部影片以“1+5”的创新叙事结构,巧妙串联起《聊斋志异》中的经典篇章,以蒲松龄为线索人物串联故事的方式,既保留了《聊斋志异》中“异史氏曰”的叙事传统,又通过古井这一意象构建出一个超现实的叙事空间,让五个独立故事不至于松散割裂,足见编剧对原著结构的深刻理解与创新转化。将古老的志怪故事以全新的动画形式搬上大银幕,为观众带来一场跨越时空、奇幻瑰丽的视听盛宴。尽管不少观众对该影片的评价两极分化较为严重,但在细致地观影后,我仍觉得其中有不少值得称赞的地方。

影片以蒲松龄夜探兰若寺为叙事锚点,将他变为奇幻世界的亲历者,两只精怪蛤蟆与乌龟拖拽他坠入的古井。井底悬浮天宫的雕梁画栋间,历代故事残影如幽灵飘荡,这种设计既保留了《聊斋志异》“纪异述奇”的文本特质,又以动画特有的视觉魔法,构建出“故事套故事”的叙事迷宫。相较于传统单元剧的松散结构,“古井”的设定让五个独立篇章形成有机整体,每当一个故事落幕,镜头便会切回井底光影,蒲松龄的凝视成为观众的情感缓冲带,既强化了“旁观者”的代入感,又暗合原著“异史氏曰”的点评传统。这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叙事智慧,让古典志怪的文本逻辑与现代动画的视听语言完成了巧妙嫁接。

图片

《聊斋:兰若寺》的视觉表达堪称一场动画美学的狂欢,每个篇章都拥有独立的艺术语言,却共同指向东方美学的核心意境。《崂山道士》的毛毡风格是最具颠覆性的尝试。王承穿墙时拉扯出的毛线纤维中,“贪念”二字若隐若现,千万根虚拟毛线编织的不仅是视觉奇观,更是将抽象人性具象化的哲学表达。制作团队为这15分钟的篇章投入长片级资源:单个场景千万级毛发渲染、单帧55小时的渲染耗时,让每一缕毛絮都带着手工温度。

图片

《画皮》的视觉叙事充满心理暗示。铜镜作为核心意象贯穿始终,画皮妖画眉时眼波流转的妩媚,与下一秒嘴角撕裂的恐怖形成极致反差。陈氏凝视铜镜时瞳孔的微缩变化,比任何台词都更精准地传递出她对“表象与真实”的心理挣扎,在动画镜头下有了直抵人心的惊悚力量。《鲁公女》构建的幽冥世界则是东方死亡美学的集大成者。忘川河畔的彼岸花采用半透明的水彩质感,花瓣边缘泛着磷火般的冷光,以及被打翻在地的孟婆汤散发着七彩的光。那些暗藏于镜头和画面地下的语言似乎比直接从主人公嘴里说出的话更感人。影片传递着生死相隔的怅惘,让跨越幽冥的爱恋在含蓄中更显炽热。

图片

影片对原著的改编充分注入了当代视角。《莲花公主》将原著中“婚姻交易”的情节改写为少年友谊,剥离封建伦理的束缚,让“为朋友战大蛇”的勇气更具现代气息;《聂小倩》在民国乱世背景下,将人鬼恋升华为对“生存与情感”的叩问,宁采臣的西医身份与聂小倩的鬼魅属性,构成理性与本能的冲突;《画皮》从陈氏视角出发的叙事,让“惧妖”与“怜妖”的情感悖论始终浮现。

图片

《聊斋:兰若寺》不仅在故事内容与美术风格上精雕细琢,在配乐方面同样可圈可点。影片配乐巧妙融合了传统民乐与现代音效,古筝的清脆、古琴的悠扬与电子脉冲碰撞,在不同故事篇章中,音乐完美契合情节氛围。《崂山道士》中的诙谐旋律搭配毛毡质感画面,增添童趣;《聂小倩》里的哀怨曲调在民国乱世与鬼魅场景中穿梭,强化情感张力。每一段音乐都如同故事发展的另一种呈现形式,共同推动着情节发展,引领观众深入奇幻世界,沉浸于角色的喜怒哀乐。

图片

《聊斋:兰若寺》是一部集故事性、艺术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动画佳作。它以独特创新的形式传承经典,用精湛制作展现东方志怪文化魅力,借奇幻故事洞察人性与社会现实。在国产动画不断探索前行的道路上,这部影片无疑为后来者树立了优秀典范,证明经典文学与现代动画结合能碰撞出无限可能,让古老的聊斋故事在新时代焕发出耀眼光芒,值得每一位热爱动画、钟情传统文化的观众走进影院细细品味。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