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课堂织密网 童心守护有妙招——沅陵凉水井镇筑牢未成年人安全防线

覃溧 周梦凌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2025-07-23 15:16:49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23日讯(通讯员 覃溧 周梦凌)为切实守护辖区内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凉水井镇人民政府创新思路、整合资源,通过一系列接地气、有实效、可持续的举措,打造集市、村社、课堂、广播多位一体的“安全课堂”,编织起一张立体化的安全防护网。

凉水井镇张家滩集镇“集市学堂”

党委牵头,多元联动,下好安全“一盘棋”。凉水井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及村(社区)负责人组成的工作组,在暑期前分片区召开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推进会,高位统筹,强力推进。工作组有效整合应急管理、教育、妇联、派出所、卫生院等职能部门资源,并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引导经验丰富的“爱心妈妈”志愿者队伍和大学生“三下乡”服务团队积极参与,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具体负责、部门协同联动、社会力量有效补充的工作格局,为各项安全守护行动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阵地前移,精准覆盖,多元学堂“接地气”。凉水井镇摒弃单一宣教,因地制宜打造特色课堂,实现安全知识宣传有效覆盖。

“集市学堂”接地气:瞄准王家岭、张家滩、张家坪等集镇“逢集日”人流高峰,应急办、妇联、大学生志愿者化身“安全摊主”。醒目的漫画展板警示风险,“知识抢答”、“知识盲盒”抽奖、方言顺口溜吸引群众踊跃参与,答对即可获安全知识小礼品;应急专业人员现场教学心肺复苏,实用技能赢得群众围观学习。活动覆盖群众300余人次,发放资料200余份,效果显著。

凉水井镇百合村“村社课堂”

“村社课堂”暖人心:百合村依托“七一读书会”,组织“爱心妈妈”和老党员引导儿童阅读安全读物,结合本地真实案例剖析溺水危害,并现场演示水中自救技巧,实现安全知识浸润。广福村聚焦留守儿童需求,开设“暑期公益课堂”,吸引本地大学生志愿者反哺家乡,服务乡村留守儿童。志愿者通过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生动形式,教授防性侵要点及不同水域防溺水知识,营造关爱环境。

“青春课堂”添活力: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百合育芽”暑期实践团队的加入,为安全宣教注入了专业活力。 在百合村,这支师范生团队充分发挥专业所长,与村干部紧密协作,精心设计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课程,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原创动画及教具,深入浅出地讲解“身体隐私部位不可侵犯”等防性侵核心概念;通过模拟“同伴落水”等场景,引导孩子们讨论并掌握正确的求救与自救步骤。“百合育芽”团队还组织了趣味知识竞赛巩固所学,孩子们踊跃举手、争相作答的场景,展现了学习的热情与成效。这种专业引导与本土经验相结合的模式,显著提升了宣教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凉水井镇知识竞赛课堂

创新形式,寓教于乐,知识入脑“更入心”。多样化形式的宣教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儿童在“身体红绿灯”等互动游戏中增强了身体保护意识;面对涵盖防溺水、防性侵核心知识的200余道竞答题目,参与踊跃且正确率达93%,有效检验了知识掌握程度。儿童对安全风险的认知显著深化,对关键防范措施、自救方法及求助渠道的理解更加牢固,安全防范与自我保护能力得到切实增强。活动也有效提升了家长监护意识,“爱心妈妈”、大学生志愿者、老党员等群体的深度参与,进一步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心儿童安全的良好氛围。

织密网格,长效守护,安全防线“无死角”。为巩固成果、实现持久守护,凉水井镇着力健全长效机制:构建“镇—村—组”三级安全巡查网格,严格执行“三定”巡查制度,确保重点水域、区域巡查全覆盖,隐患及时排查处置。同时加强特殊群体心理关怀,针对宣教时段覆盖、内容适龄性等问题,将采取流动宣传车延伸触角、设计更具吸引力的宣教材料,推动暑期安全关爱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确保护航网络严密有效。

从集市摊前的踊跃抢答,到村社书屋的案例分享;从公益课堂的情景模拟,到青春讲座的智慧碰撞,再到“村村响”的温情播报与网格员的细致巡查,凉水井镇通过党委政府强力统筹、多维课堂精准覆盖、社会力量协同参与、长效机制闭环运行,为辖区内儿童构筑起一道坚实有力的暑期安全屏障。

责编:瞿云

一审:邓嘉利

二审:瞿云

三审:毛晶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