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2025-07-20 19:03:09
新湖南客户端7月20日讯(通讯员 岳阳 姜亮 邓紫莎)7月17日清晨七点,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三下乡"团队的30余名队员,怀着对历史的崇敬与对初心的探寻,齐聚益阳市沅江市三眼塘村,开启了"重走主席游学路"的红色研学之旅。他们整理衣襟,步履坚定,沿着1917年青年毛泽东与萧子升开展社会考察时的足迹,从毛家坝古街徒步前往三眼塘村委会,在炎炎烈日下感悟革命先辈的初心,于历史长河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毛家坝古街,作为"青年毛泽东社会调查之路"上的重要红色地标,承载着一段意义非凡的历史记忆。1917年,24岁的毛泽东正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他利用暑假邀约老同学萧子升,以"游学"的方式深入社会开展考察。当他们途经沅江时,就在毛家坝古街留下了社会调查的足迹。
史料记载,当年的毛家坝古街商贾云集、热闹非凡,盐铁、米、布、肉、鞭炮等各类商铺沿街错落分布,还有一家颇具名气的毛家坝客栈。正是在这里,毛泽东与萧子升曾连续数夜留宿。客栈店主胡茹英不仅热情地向他们介绍祖父创作的诗歌《桃园曲》,还细致入微地讲述了沅江的风土人情、民生百态,三人围坐畅谈,其乐融融。临别之际,胡茹英更是坚持分文未收他们的食宿费用,这份淳朴真挚的情谊,如同古街的青石板一般,在历史的长卷中留下了深刻而温暖的印记。
"百年前,青年毛泽东正是从这样的街巷出发,用双脚丈量广袤大地,用真心倾听百姓心声。"团队指导老师岳阳指着古街一侧的老商铺旧址,向队员们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1917年的这次"游学"社会考察,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是青年毛泽东"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为他日后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积累了海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更奠定了他与一批早期革命青年的思想根基,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展社会调查、坚持实事求是优良作风的"重要起源",在革命调查研究史和革命"初心"思想形成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沿途的田野间,饱满的稻穗在风中轻轻摇曳,泛起层层金色的波浪,与百年前青年毛泽东眼中的乡野景致仿佛重叠;路边的老人们瞧见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纷纷热情地挥手致意,队员们也主动走上前去嘘寒问暖,如同当年的毛泽东一般,认真倾听他们口中那些关于沅江的老故事、新变化。这八公里的徒步旅程,既是炎炎烈日下对体力的严峻考验,更是一场跨越百年与历史对话、深入土地亲近群众的深刻实践。
"这次徒步研学,让我实实在在体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深层意义。"队员小郭深有感触地说,"青年毛泽东以游学方式体察民情民意,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践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要把这份精神传承下去,扎根基层沃土,服务人民群众,在实践的熔炉中锻造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百年光阴流转,初心始终如磐。就像百年前那样,青春的足迹,始终朝着人民的方向坚定延伸,红色的血脉,在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接续奋斗中永续传承。
责编:陈建
一审:陈建
二审:李云建
三审:姚瑶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