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0 14:29:34
韩国股民抢筹中国股票。
来自韩国证券存托结算院(KSD)旗下SEIBro的数据显示,以成交额计,今年以来截至7月17日,韩国股民对中国股票(包含中国内地股票和中国香港股票)的累计成交额约55.14亿美元,仅次于对美国股票的成交额3224.41亿美元。以累计成交额计,中国在韩国股民最热衷的海外市场中排名第二,超越日本和欧盟。
小米集团-W位居韩国股民持股市值榜首
韩国股民对港股的热情高涨。
来自SEIBro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18日,过去一年,韩国股民净买入金额排名前10的港股分别为小米集团-W、比亚迪股份、宁德时代、阿里巴巴-W、老铺黄金、泡泡玛特、百济神州、三花智控、Global X 恒生科技ETF、优必选。
其间,韩国股民净买入小米集团-W的金额为1.60亿美元,净买入比亚迪股份的金额为6243.77万美元,净买入宁德时代的金额为6085.39万美元,净买入阿里巴巴的金额为5769.15万美元,净买入老铺黄金的金额为3055.21万美元,净买入泡泡玛特的金额为2940.64万美元,净买入百济神州的金额为2476.77万美元,净买入三花智控的金额为2092.20万美元,净买入Global X恒生科技ETF的金额为1880.34万美元,净买入优必选的金额为1704.85万美元。
此外,截至7月18日,韩国股民持股市值排名前10的港股为小米集团-W、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中芯国际、宁德时代、泡泡玛特、比亚迪股份、天齐锂业、赣锋锂业、GLOBAL。
其中,韩国股民持有小米集团-W市值2.51亿美元,持有腾讯控股市值2.17亿美元,持有阿里巴巴-W市值1.76亿美元,持有中芯国际市值为9235.29万美元,持有宁德时代市值8333.13万美元,持有泡泡玛特市值8021.84万美元,持有比亚迪股份市值6655.65万美元,持有天齐锂业市值5676.33万美元,持有赣锋锂业市值5652.17万美元,持有GLOBAL市值4995.25万美元。
实际上,这波中国资产热并非一时兴起,春节期间,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推出吸引了全球资本的目光,韩国投资者也燃起对中国市场的热情。KSD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韩国投资者对中国内地和香港股票的月度交易额飙升至7.82亿美元,月度交易额环比增长近两倍,不仅创下2022年8月以来的新高,且远超同期韩国投资者对欧洲和日本股市的投资规模。
外资密集看好中国
韩国股民爆买港股与A股,只是近期中国资产受到国际资本青睐的缩影,“春江水暖”多个积极市场信号已经显现。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率先报喜。桥水基金在中国市场的投资策略转向更加乐观,其中国在岸部门在第二季度投资者信函中表示,旗下中国在岸基金于二季度录得5.8%的回报,上半年总回报达13.6%,并已进一步上调了中国股市的配置比例。
桥水基金认为,未来中国股票宜适度增持,原因是政策支持和估值相对较低。
花旗发表亚太股市最新策略报告表示,尽管宏观环境波动,亚洲股市表现仍优于全球同行,美国关税问题使短期展望不明朗,但花旗股票策略师对中期前景仍持建设性看法,该行预计MSCI亚洲(不包括日本)指数至2026年中将有约7%的回报,此相当预测市盈率14倍,该行在亚股中看好中国及南韩市场,其企业每股盈测修订趋势较佳、估值合理,且受益于结构性主题( 人工智能、公司治理改革)。
花旗给予恒指于今年年底目标25000点、明年年中目标更达26000点,予沪深300指数于今年年底目标4200点、明年年中目标达4350点。该行料MSCI中国指数今年年底目标79点、明年年中目标82点。
花旗称,MSCI中国行业权重模型投资组合中,该行将消费板块从“中性”上调至“增持”,倾向于国内相关股票并为潜在的刺激做准备。对中国市场旗下互联网、科技及消费板块予“增持”评级。
港股IPO火热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港股IPO市场热度提升,外资正在从港股IPO的基石投资者途径大量流入中国资产。
申万宏源证券研报显示,今年以来,纯港股上市和A股市场赴港IPO火热,上半年IPO募资额超1000亿港元,远超过去三年水平。其中,外资基石投资者的投资金额和投资占比连续上升,截至6月30日,在今年港股IPO的公司中,基石投资者占45.2%,2023年、2024年该数字分别为33.2%和31.0%。从资金来源结构来看,当前港股基石投资者中的外资主要来自英国、美国和新加坡的国际资产管理机构,也包括中东主权基金和东南亚家族办公室等。
景顺全球主权资产管理研究显示,近六成受访者预计未来5年将增加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其中数字科技和软件、先进制造和自动化以及清洁能源和绿色科技成为关注重点。该调查涵盖83家主权财富基金和58家央行,这些机构总共管理约27万亿美元的资产。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在近日发布的亚洲2025年中展望中表示,中国科技板块蕴含超额收益机会,尤其是在AI应用日益普及、利好政策持续以及科技突破带动企业需求增加的支持下,其维持看好中国科技板块的观点,青睐在线游戏、云服务、在线旅行服务和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头部公司。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编:徐凯琦
一审:唐煜斯
二审:胡泽汇
三审:文凤雏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