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媛 贺珊姗 杨皓宇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20 13:35:16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徐媛 贺珊姗 杨皓宇
7月16日3时,湘西群山间灯光点点,张吉怀高铁暑运保电专项整治作业正在进行。5米高的作业车梯上,广铁集团怀化供电段接触网工李松正凝神调整接触网导高参数,灯光映照出他的身影。
(李松在工作中。)
接触网作为电气化铁路和高铁的“动力血脉”,是保障铁路运行的关键基础设施。湘西地势较高,群山巍峨,接触网时常高耸云端。入职铁路部门26年来,凭借在湘西山水间勾勒出铁路供电安全的坚实轨迹,李松先后荣获全路“火车头奖章”“铁路工匠”“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初心如磐,在山区普铁沉淀
在校攻读接触网专业期间,李松的理论功底与实操能力始终出类拔萃。1999年,他正式成为怀化供电段辰溪接触网工区接触网工。
武陵山脉复杂的地貌长期制约着当地群众的出行。彼时,怀化供电段管内仅有400多公里电气化铁路及配套接触网设备。李松爱学肯干,很快肩负起工区的设备巡检、故障抢修等重点任务。
“那时候总想多学多练,每天能调整20组。”李松主动请缨高空作业,扛着15公斤工具日行10余公里。每到一处下锚位置,他就攀到支柱上,顶着烈日卸载补偿绳,直至调整到位。经年累月,紫外线在他皮肤上烙下了麦色印记。
随着湘西电气化铁路网不断延展,2007年,焦柳铁路启动提质改造工程。其中一项关键任务,是把隧道口第一根支柱平斜腕臂绝缘子由瓷质绝缘子换成复合绝缘子。李松当时所在的张家界供电车间永茂接触网工区管内37座隧道需要更换148个绝缘子,大家使用撑木板小心翼翼地作业,首个“天窗”修仅更换了2个。
“能不能做个更方便高效的工具?”回工区匆匆吃完饭,李松便握着筷子比划,很快有了构想。
在材料室,李松翻拣库存零部件,组装出自制撑杆。他又召集工友在练兵场反复调试,七八分钟就更换了2个。很快,专项任务提前完成。
逐梦湘西,在高铁时代淬炼
李松经历了湘西高铁从无到有的过程。钢轨不断延伸,每一组接触网设备都凝铸着他灼热的匠心。
2014年,沪昆高铁长沙南至新晃西段开通在即。怀化供电段成立提前介入组,李松被选派至该组怀化施工点,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抓高铁接触网设备源头质量。
相较于普铁,高铁对接触网的数值精度要求更高。李松白天泡在现场排查隐患,夜晚钻研技术资料,再将新掌握的技术标准抽丝剥茧般讲解给小组成员,甚至把通勤车当作“移动课堂”。7个多月,他带队整治30余处施工重点缺陷,为该段进入高铁时代立标打样。
从2020年7月到线路通车,李松作为张吉怀高铁接触网验收团队小组负责人,全程参与。其间,一碗油滋滋、香喷喷的湘西腊肉,始终留存在李松记忆里。
那是完成检查验收后的一天,李松和小组成员行至官坝乡,蹲在树荫下一边吃盒饭一边讨论技术细节。农户高大爷闻声过来,对他们投来好奇的目光。
听闻家乡即将通高铁,高大爷望着山峦远处喃喃道:“修高铁好啊!我还没坐过高铁呢。”说罢,他转头回屋,不一会儿就端出一大碗油亮的腊肉,硬是夹到了他们饭盒里。
这件事让李松深受感动,张吉怀高铁承载着湘西人民对山外世界的渴望,大家端着的仿佛不是盒饭,而是人民对高铁沉甸甸的期盼。
李松以更严苛的标准投入验收。寒来暑往,他带领团队在线路上跋涉8个来回,坚实的脚印踏遍群山。
2014年至2021年,李松全程参与4条高铁的提前介入、验收和开通后的运维保障,发现多处重点缺陷并参与整治。他带出一批批接触网技术骨干,为新线顺利运行筑牢技术根基。
向新而行,在创新沃土中深耕
在实践中捕捉问题、思考如何提升作业安全和效率,成为李松开展技术革新的着力点;而工友对现场作业疑难杂症的“吐槽”,也成了他捕捉创新需求的灵感源泉。
在劳模创新工作室,QC成果证书陈列数排,5本国家创新专利证书尤为显眼。玻璃展柜已经摆放不下历年的实物创新成果,不少只得摆在地面。
湘西高铁线路曲线半径小是线路特点之一。作业时,接触网工往往需要站在近5米高的车梯上,当作业车梯前移时,存在倾倒风险。2022年,李松着手研发了一款防止车梯倾倒装置。
第一代是滚轮式辅助装置,其抓轨稳定性存在不足。一次,在与相关大机段联合开展的大型施工中,李松看着捣固车提轨装置顺着钢轨滑移一抓一提,他灵感乍现。
回到工作室,李松在装置末端组装上滑轮,再通过两根绳索把装置与车梯相连。2024年5月,车梯防倾倒装置正式完成,即使一名壮汉大力推摆,装置仍能牢牢卡住钢轨而不倾倒。目前,该装置已在多个车间开展适用性验证,其核心技术方案已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申请受理。
截至今年6月,李松累计完成40余项大小技术革新项目,其中5项已获国家专利、5项专利申报已受理,为单位节支降耗近80万元。
责编:李夏涛
一审:易鑫
二审:黄欣然
三审:肖畅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