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19 15:42:11
接手六年级1508班时,她像一粒蜷缩在角落的种子。数学卷子上鲜红的“23”分,刺目得如同一个无声的宣告,更像一枚冰冷的印章,盖住了她眼底所有的光。她名字叫李茜欢,眼神却总怯怯地低垂,躲闪开所有与数字相关的探询。课堂于她,是片望不到边际的荒原,每一次提问都如寒风掠过,她只把头埋得更深,恨不得缩进课桌的缝隙里。我知道,这方寸之间的课桌,早已成了困住她信心的牢笼。
荒原需要引水,冻土渴望破冰。积分制——这班级管理的寻常工具,我决意将它化作一柄温柔的锄头,去松动她板结的心田。破冰的尝试始于一次课后的轻谈。阳光斜斜铺在办公室,我指着桌上摊开的作业本,没有责备,只问:“愿意试试看吗?我们一起,一小步一小步走。”她绞着衣角,睫毛颤动,终于从喉咙里挤出一声几乎听不见的“嗯”。这声微弱的应允,成了我们之间最初的契约。
自此,积分成了我们之间无声的契约,也是照亮她脚下方寸之地的微光。
那光是鼓励的暖色:课上,只要她怯怯抬起目光,尝试跟随,我便捕捉那瞬间的勇气,一句“茜欢眼神专注,加1分!”于是,她的脊背便悄悄挺直一分。
那光是同伴的牵引:我为她精心挑选了一位耐心细致的小组长——小琦。课间十分钟的黄金时光,两张小课桌并拢,成了“流动补习站”。小琦为她讲解最基础的约分,她若听懂一道,两人同获“互助星”积分。这小小的“共同体”,让她不再孤军奋战,分数的累积里,也沉淀着伙伴的温度。
那光是挑战的跃动:积分规则里有一项,格外为她而设:“独立解决一道题,并向老师清晰讲解思路,个人与小组长双倍嘉奖!”起初,她对着题目绞尽脑汁,脸憋得通红。终于有一天,她攥着草稿纸,被小组长连拉带拽挪到我办公桌前,声音细若蚊蝇:“老师…我来讲解这道题。”我和小组长屏息听她磕磕绊绊地分析,逻辑竟意外地清晰!讲解完她长叹一口气笑了,小组长笑了,我也笑了,是激动,是肯定,是鼓励。当我在积分榜上郑重为她和小琦各添上闪耀的“5分”时,她眼中第一次燃起了星火,那是一种被知识本身所震撼的、纯粹的亮光。
积分榜上的数字,如同春野里悄然拔节的麦苗,日复一日向上攀爬。更令人欣喜的是那数字背后灵魂的舒展。她的试卷上,不及格的印记被一次次擦拭,“70”、“80”……终于,一个鲜亮的“92”,如同破土而出的嫩芽,骄傲地挺立在卷首。她捧着卷子的手微微发颤,嘴角却抿成一个羞涩而坚定的弧度。
真正的惊雷,响在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体育课后。孩子们如出笼的鸟雀,欢叫着涌向操场,喧嚣声浪拍打着走廊。办公室的门却被轻轻叩响了。是她,茜欢,额上还沁着细密的汗珠,呼吸微促,眼睛亮晶晶地望着我:
“老师,今天的数学作业是什么呀?”
我讶异于她此刻的询问,告知了题目。她脆生生应了句“谢谢老师!”,转身便轻盈地跃出了门。
就在那空寂的走廊里,一句清亮、雀跃得几乎不像她的声音,乘着风,无比清晰地撞入我的耳膜:
“哦——写作业去咯!”
尾音高高扬起,裹着纯粹的、几乎要溢出来的欢快,像一颗饱满的浆果骤然坠地,甜汁四溅。
不是“哦,玩去咯!”,是“写作业去咯!”。
我怔在原地,几乎疑心是幻听。窗外操场的嬉闹声依旧鼎沸,可那走廊里跳跃的回声,却带着一种穿透一切喧嚣的力量。这声音里,没有勉强,没有负担,只有一种近乎本能的、被知识甘泉浸润后的纯粹欣悦。积分制曾是支撑她蹒跚学步的藤架,而此刻,对学习本身的热爱,已在她心中长成了亭亭乔木,自能迎风而立。
茜欢那一声走廊里的欢歌,久久萦绕心间,催生着我对教育更深切的体悟:
积分非金箍,实为引路萤火:积分制绝非冰冷的规训工具。它的魔力,在于为迷途的孩子点亮一盏盏可望亦可及的小灯。对茜欢而言,“互助星”照亮了同伴支持的暖径,“挑战分”则标记了勇气的海拔。当微小的努力被看见、被赋予意义,每一步前行便有了踏实的回响。
“共同体”的温度胜于单打独斗:茜欢和小琦的“双赢积分”,编织了一张无形的互助网。它巧妙地将个人成长嵌入集体脉络,让帮扶者与被帮扶者同享荣光。这远胜于教师孤军奋战的拉扯,它让改变在同伴的呼吸间自然生长。
快乐是内驱力破壳的声音:“写作业去咯!”——这声欢呼是教育最珍贵的勋章。它昭示着学习行为已从外部驱动(加分)蜕变为内在渴求(快乐)。当求知本身分泌出愉悦的多巴胺,教育的根系才真正扎入生命的沃土。积分制的高阶价值,恰在于催化这种“外驱”向“内驱”的惊险一跃。
静待破土需厚植信任之壤:茜欢的蜕变,始于那个课间轻如羽毛的约定。没有疾风骤雨的训斥,只有日复一日的低语:“试试看”、“你又进了一步”。教育是农业,非工业。积分制只是精耕的工具,而丰饶的收成,永远源于对每一粒种子独特节律的敬畏与守候。
教育的田畴里,积分制不过是一方规整的田垄,它标记路径,明晰刻度。然而真正让种子萌发、让生命拔节的,永远是垄间那不息流淌的活水——是俯下身去倾听的耐心,是捕捉微光的敏锐,是同伴相携的暖意,是挑战成功后那一声来自灵魂深处的、确认自身力量的欢鸣。
如今回望,积分榜上的数字或许会淡去,但茜欢在走廊里跃动的身影和那句清亮的欢呼,已如一枚琥珀,封存了教育最本真的光芒——它告诉我,当一粒种子终于触到了光,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长节奏,那微弱的破土之声,便是天地间最磅礴的凯歌。这粒曾被深埋的种子,已在积分耕耘的园圃里,开出了名为“热爱”的花。教育的犁铧之下,永远为下一个春天,预留了希望萌发的缝隙。
(作者 宜章县思源实验学校 肖娜)
责编:王德和
一审:黄磊
二审:王德和
三审:瞿德潘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