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17 13:50:56
初登讲台:以热忱奠基
站在湄江一中讲台的第一个清晨,阳光像融化的蜂蜜淌在教案本上。初出茅庐的邱英姿老师攥着英语课本的手指微微发颤,“Good morning” 两个单词在舌尖打了个旋,才怯生生地落在台下三十多双如饥似渴的眼睛里……这一站,便是三十年。
“捧着一颗心来” “要让每个孩子爱上英语。”年轻的邱老师对工作倾注了全部的热忱和心血。微弱的灯光在办公桌上投下昏黄光晕时,她正在边缘卷得像波浪的备课本上逐字打磨教案;密密麻麻的红笔批注里藏着给学困生编的单词口诀以及写满鼓励的话;遇到解不开的语法难题,天不亮就捧着教材去请教老教师,笔记本上记满不同颜色的批注;自己没上课时,她搬着小板凳挤在教室后排听其他教师的课,笔尖在听课笔记上追着老师的板书跑,连额角的水珠滴在纸页上晕开字迹都没察觉……
讲台深耕:用专注浇灌
邱英姿老师的英语课堂像座会变魔术的花园,充满魅力和乐趣。为讲透 “现在进行时”,她穿着碎花裙趴在讲台上模仿毛毛虫,“Caterpillars are crawling!”的喊声惊得后排男生差点蹦上桌子,却让语法知识像蒲公英种子般落进每个孩子心里。她的多媒体课件总改到深夜,伦敦大本钟的剪影里藏着单词卡,纽约时代广场的霓虹中裹着对话练习,连最内向的男生都敢举着塑料话筒,让英语句子从喉咙里蹦出来。
她的备课本是本会说话的密码簿,枯燥的单词充满灵性。为分不清 “he” 与 “she” 的男孩画的简笔小人,衣角还沾着彩色铅笔的碎屑;给总漏写 “ing"”的女生编的儿歌,字旁画着摇摇晃晃的小尾巴。家长发来的语音里,洗澡间传出跑调的《冰雪奇缘》:“邱老师把英语变成了会唱歌的糖。”
“把课上到学生心里,就像把种子种进春天。”精心设计的教案《I'm watching TV》荣获涟源市二等奖,她深有感慨。她带的班级平均分像爬楼梯似的从倒数第二蹿到顺数第一,市级教学能手、先进工作者,德育先进个人等荣誉接踵而来。
转型抉择:凭热爱拓荒
“当老师是种一盆花,做教研员能种满整个花园。”决定从蓝田中学调入涟源市教师进修学校时,同事问她为何要离开辛勤耕耘了二十多年的母校,她望着落瓣的玉兰树:“想让更多种子发芽。”打包离开时,翻烂的备课本和学生合影被紧抱在怀,照片里“邱老师我们爱你”的字缝还卡着当年的粉笔灰。
“第一次下校听课,第一次指导老师,第一次辅导竞赛,第一次独立组织英语教研会……新的环境、新的岗位、新的角色、新的领域让我快速调整自己去适应新的工作:阅读专业杂志,撰写心得体会,参加学术活动,虚心请教专家……快速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
下校去听课,曾经连续三个月听完 87 节课,平底鞋磨痕嵌着各校的尘土。听课记录表本记满了会呼吸的教学特色:张老师的单词顺口溜像糖葫芦,李老师的儿歌教学像清泉…… 这些字迹长成《区域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建议》,前辈翻看时,纸页间仿佛飘着课堂笑声:“邱老师把教研做成了带露珠的庄稼。”
教研探索:用创新结硕果
邱英姿老师的 “课堂研讨沙龙”像块磁石。大家围着看家常课录像,某老师让学生用英语描述图画冷场时,她按下暂停键:“这里该抛怎样的话,才能让学生思路像被春风吹醒的嫩芽?”
推广“情境教学法”时,微格教室总上演情景剧。有人系围裙扮 “菜贩”,有人捏纸钞当 “顾客”,练熟了才去菜市场。卖白菜大妈从摆手说 “不会”,到见他们就笑:“又来练英语啦?”水产摊老板杀鱼时甩着水珠问 “How much is it?”,教学方法像烟火气般落地生根。
她的论文《探究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获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浅谈互动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荣获涟源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得到了专家的首肯:“这些方法能在课堂里长出绿叶。”2023 年“优秀教研工作者”证书旁,“娄底市中考英语模拟试卷命题竞赛一等奖”的烫金字闪烁着她眼里的荣光与自豪。
薪火相传:以坚守延续
作为教研员的邱老师特别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双周研修 + 日常指导”模式里,每个老师都要经“备课磨课 — 实践 — 复盘”的淬炼,像铁块在火炉里反复锻造,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乡村中心学校王老师备战娄底市15门学科教学竞赛时,教案修改意见比原文还密。试讲时,邱老师指导耐心细致,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笔记本上“23分钟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字迹赫然在目。连续三周,微格教室灯光亮到暮色浸透窗户,她含着润喉糖的声音像浸了蜜:“再试一次,让知识点顺着笑声往下滑。”
当王老师手里拿着市二等奖证书出现在邱老师面前时,邱老师眼里泛着泪花,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2025 年新教师培训会上,邱老师应邀做《以爱为帆,共赴教育山海》的讲座,分享一个个带有温度的故事,感动着稚气未脱的年轻人;《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讲座结束,掌声像风吹麦田,持久而热烈;中考复习研讨中,她“词汇为砖、体裁为架”的策略被全市老师拾起,砌成通往知识的桥梁。
初心如炬:向热爱致敬
“教育不是填满水桶,教育是点燃一把火。”有人见邱老师日益憔悴的脸庞,劝她歇歇脚,她就指着墙上的照片 —— 蓝田中学的孩子们举着“Thank you for lighting us up”的牌子,背景里她用红漆写的字母墙,在阳光下鲜艳得像团火。
“火苗一直在烧。”她笑着,眼里的光一如当初。从农村到城镇,从讲台到教研,从湄江一中的泥土地到进修学校的方寸案头,三十年初心未改,教育最浪漫的,是让更多地方绽放热爱的花朵。
作者:李晓丽
责编:陈宇
一审:黄磊
二审:王德和
三审:瞿德潘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