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姜冰冰:雪山上的执念,比暴雪更刺骨——评《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

  湖南文联   2025-07-17 09:11:54

图片

雪山上的执念,比暴雪更刺骨——评《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

文|姜冰冰

《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上线11天累计票房就突破了2.87亿,中国内地的累计票房正式超越《名侦探柯南:百万美元的五棱星》的2.86亿元人民币(2024年上映),成为柯南系列在中国内地票房最高的剧场版作品。这一成绩的达成,既反映了柯南IP在中国市场的持续影响力,也与影片自身的口碑和发行策略密切相关。

作为柯南系列的第28部剧场版,《独眼的残像》这次把舞台搬到了长野县的雪山里。看惯了柯南在东京破案、在都市追凶,突然换到银装素裹的林海雪原,居然有种新鲜的紧张感。这部片子最特别的是,主角不只是柯南,毛利小五郎和那个独眼刑警大和敢助,戏份重得像双男主,他们俩的对手戏比案件本身还让人揪心。

图片

两个"不完美侦探"的碰撞

毛利小五郎这次终于不是那个只会睡觉的糊涂蛋了。你会发现,这个平时吊儿郎当的大叔,其实心里跟明镜似的,他看人的眼神,对人情世故的通透,反而比柯南的纯逻辑推理多了点温度。在雪山旅馆里,他喝酒时跟人闲聊的几句话,居然歪打正着点破了关键线索。大和敢助这个独眼刑警,被网友吐槽是行走的“创伤文学”。那道从额头划到脸颊的疤,每次镜头给特写,都像在说他藏着多少故事。影片里他一到雪山就不对劲,对着暴风雪发呆,看到某种绳结会突然暴怒,这些细节慢慢拼凑出当年的事。可能是他年轻时办砸了案子,让同伴送了命,也可能是眼睁睁看着凶手跑了,这些年一直活在愧疚里。

这两个人碰在一起特别有意思。毛利小五郎总爱开玩笑,说大和“独眼看得更清”,感觉是在戳他不敢面对的过去;大和则看不惯毛利的散漫,觉得他不尊重案件。但查着查着,你会发现他们其实很像,他们都是都在跟自己的执念较劲,只不过一个用玩世不恭掩饰,一个用偏执锐利武装。

图片

雪山里的密室,比推理更冷的是人心

长野县的雪山真不是白拍的。白天阳光照在雪上晃得人睁不开眼,树挂像水晶一样透亮;到了晚上,大风卷着雪粒子打在窗户上,跟鬼哭似的。这种环境天然就是个大密室——暴雪把旅馆围得严严实实,电话没信号,车也开不出去,嫌疑人想跑都跑不了。

案件设计挺巧妙的,现在的谋杀案总跟十年前的失踪案扯上关系。死者手里攥着块冰,现场有个奇怪的结,几个嫌疑人一提到当年的事就脸色发白。最绝的是那个“雪地无足迹”的谜题——凶手怎么在平平整整的雪地上杀人,还没留下脚印?答案既简单又让人后背发凉,居然是利用了暴风雪的风向和温度变化,这细节一看就是对雪山天气特别熟的人才想得出来。

图片

但比诡计更让人难受的是人心。每个嫌疑人都有秘密,他们不是单纯的"坏人",更像是被过去困住的可怜人,一步错步步错,最后把自己逼到绝路。

放下执念,才是真正的救赎

片子看到最后,推理反而不那么重要了,让人记住的是那些关于"执念"的瞬间。大和敢助一直想抓住当年的凶手,为此差点在新案里冤枉好人;凶手为了复仇,把自己活成了仇恨的影子;连那些看似无辜的证人,也因为当年的懦弱,一辈子活在自责和恐惧里。

图片

柯南这次更像个旁观者,反而经常用小孩的视角问出关键问题。比如他指着雪化后露出的石头说:"叔叔,这个形状好像你说的那个证物啊。"有时候成年人钻牛角尖的时候,还真需要这种简单直接的提醒。

最戳人的是结尾,大和敢助终于承认自己当年的错误,对着雪山说了句"对不起"。那时候暴雪刚好停了,阳光从云缝里照下来,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这画面好像在说,再深的执念,也终有被阳光融化的一天。

图片

影片此前北影节国际首映口碑爆棚,被粉丝誉为“近十年最好看的柯南剧场版”,同时豆瓣7.7的高分更印证了其良好品质。作为柯南的第28部剧场版,《独眼的残像》没有太多炫技的动作场面,反而是和观影者踏踏实实地讲故事。它告诉我们,破案不光是抓凶手,更是解开人心里的结。就像雪山会被春天融化,人心的坚冰,也总能被真诚和勇气打动。这种带着温度的推理故事,其实比那些上天入地的大片更让人难忘。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