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 2025-07-16 11:39:57
“绿丝带”团队为群众提供全程引导服务。
春日的湖南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一场特殊的告别仪式正在进行。工作人员轻轻推着轮椅上的逝者女儿,小心翼翼地将逝者妻子从病床上抬入悼念厅,胸前的绿色徽章在肃穆的氛围中闪烁着温暖的微光。这抹令丧属安心的绿色,正是长沙市殡葬事务中心“绿丝带”全程引导服务团队的标志。自2023年2月成立以来,这支由14人组成的专业队伍,用“零距离”引导和“全方位”服务,为7678户丧属编织起一张有温度的服务网络。
团队锻造:从“专业个人”到“正规军”
团队组建之初,长沙市殡葬服务中心就严格选拔机制,发动全中心各岗位竞争上岗,采取“专业技能笔试+现场模拟实操+演讲”的选拔流程,选拔出14名“作风正派、服务主动、素质过硬”的专业队员。“绿丝带”全程引导班成员从事殡葬服务工作平均长达13年,平均年龄37岁,全部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绿丝带”全程引导班班长彭胜勇更是一名有着18年殡葬服务经验的“老兵”,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服务群众标兵”。
“你们用及时高效的管理、优质简约的服务、惠民透明的收费,守护了生者的体面与逝者的尊严。”这句来自丧属的真挚评价,被精心贴在“绿丝带”的荣誉墙上。团队获得湖南省殡葬协会“优质服务窗口”称号,群众满意度始终保持100%,创造了“服务零投诉、纪律零违规”的双零纪录。
标准构建:从个人经验到规范体系
“绿丝带”团队刚组建即将重心放在标准化服务体系的精心构建上。他们从日常服务经验中总结提炼,将服务流程细分为遗体编码交接、引导台接待、悼念厅服务等8个关键岗位,每个岗位都制定了包含服务术语、礼仪规范、应急处理的标准化手册。“您好,我是您的专属引导员,接下来由我全程协助办理手续。”——这句看似简单的规范用语背后,是团队成员经过形体礼仪培训、岗位实操演练后,沉淀下来的专业素养。每日晨会复盘、每周流程优化、每月业务考核的制度,让服务标准深深烙印在每位成员心中。
暖心服务:从主动告知到理性引导
2023年2月,长沙市望城区发生了一场特大交通事故。在处理最后一位逝者李某的后事时,彭胜勇带领团队连续奋战36小时。当逝者妻子被抬上担架进入悼念厅,女儿坐着轮椅轻声呼唤“爸爸”时,引导员们一边递上纸巾,一边轻轻拍着丧属后背安抚:“请保重身体,我们一直陪着您。”
这样的场景并非个例。引导员们每日两万步的奔波,串联起服务大厅、守灵房、悼念厅、装殓间、火化车间的“五点一线”。“绿丝带”坚持“服务前移”——在与丧属首次洽谈时,就主动告知各项政策红利,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额外支出。丧属来到殡仪馆时往往是最悲痛、最伤心、最无助的时候,服务团队第一时间为治丧群众提供政策解答或手续办理引导。“绿丝带”的暖心服务,设身处地为丧属着想,给予逝者足够的尊重,让这份看似冰冷的工作充满了人情味。
与此同时,“绿丝带”团队建立的“三位一体”监督体系——督查小组定期抽查、服务质量实时评价、回访反馈闭环管理,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严格挂钩。数据显示,“绿丝带”团队共计为54名丧属追回已经缴纳给不法中介的服务费用约32.4万元,成功阻断多起非法殡葬服务推销。他们不仅是贴心的服务者,更是行业纪律的坚定守护者,用“绿色防线”牢牢守护着丧属的合法权益。
当那抹绿色穿梭于殡仪馆的长廊,它所承载的已不仅是一项服务创新,更是民政为民初心的生动实践:让两个世界的人都满意,在生命终点处标记文明的刻度。(刘丽萍 孙美秀)
责编:杨鸿雁
一审:杨鸿雁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中国社会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