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茶路中国行2025走进湖北汉口:茶道遗存,城市记忆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15 20:55:04



新湖南客户端7月15日讯(记者 梁湘茂)俄租界巡捕房旧址变成了时尚饮品售卖点,洋行旧址改成了酒店,私人公馆旧址租给了服装店,百年火车站停运……2025年7月15日,万里茶路中国行2025毅行团队走进湖北武汉,探寻万里茶道上湖北武汉汉口段不寻常的风情——

大智门火车站:万里茶道的铁路枢纽与时代变革的见证

当天中午,烈日炎炎,万里茶路中国行2025毅行团队踏入湖北武汉,探访这条横跨欧亚的古老商道在湖北的印记。

在汉口历史风貌区,记者发现,曾经的俄租界巡捕房旧址如今成了时尚饮品店,源泰洋行旧址变身精品酒店,私人公馆出租给了服装设计师,而曾经的江汉火车站——大智门火车站,早已关停,静默地矗立在京汉大道旁,等待新的使命。

大智门火车站,这座1903年落成的法式古典主义建筑,曾是万里茶道从传统驼队运输迈向铁路时代的象征。京汉铁路通车后,汉口茶叶不再仅依赖缓慢的水路或陆路,而是通过铁路迅速北上,经中东铁路直达俄罗斯圣彼得堡。这座四堡式建筑,以其恢宏的拱顶和钟楼,见证了1915年汉口茶叶出口量占全国60%-80%的辉煌。如今,它虽已停运,但作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仍在无声诉说着“钢铁与蒸汽”时代的茶贸盛景。

江汉关大楼:万里茶道的贸易管理与汉口开埠的象征

沿着江岸前行,毅行团来到江汉关大楼——这座1924年落成的欧洲文艺复兴风格建筑,曾是武汉最高地标,也是茶叶出口的核心监管机构。1861年汉口开埠后,所有运往俄罗斯的茶叶均需在此报关、验货、纳税。

游客在江汉关博物馆参观

作为晚清海关的缩影,江汉关见证了汉口从传统内河港口向国际化商埠的转变。茶叶贸易的繁荣使汉口被誉为“东方茶港”,而江汉关则是这一贸易体系的“守门人”。大楼内部设有验货厅、税务处和洋员办公室,外国税务司掌控着关税大权,而中国茶商则需在此办理复杂的通关手续。这种半殖民式的管理模式,既推动了茶叶贸易的国际化,也折射出近代中国经济的被动开放。

如今,江汉关已改建为博物馆,游客仍可在此感受当年的贸易盛况。站在顶层俯瞰长江,仿佛能看见百年前满载茶叶的商船在此停泊,等待验关后驶向遥远的俄罗斯。

俄商近代建筑群:万里茶道的商业生态与俄商在华缩影

武汉市江岸区黎黄陂路,红砖建筑群勾勒出俄商昔日的商业版图。顺丰茶栈是中国首家机械化砖茶厂,巴公房子、华俄道胜银行旧址等则展现了俄商的生活与金融网络。

昔日的李凡诺夫公馆旧址租给了一家服装店

然而,随着20世纪初俄商撤离,这些建筑逐渐沉寂。如今,它们被赋予新功能——酒店、文创空间,但红砖墙上仍镌刻着“茶叶铸就商业帝国”的往事。

湖北企业家的茶路新思:打造一线城市茶产品,下好非遗老字号这步棋

茶到汉口活,茶到汉口正,茶到汉口香。早在唐代,汉口已成为国内流通的茶叶市场。从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到《恰克图条约》后,汉口成为万里茶道的贸易、加工中心。九州之茶汇聚,茶商茶帮云集,茶厂洋行林立,青砖、米砖等驰名中外。茶叶出口逐年递增,高达全国九成有余,得“中国砖茶之都”“东方茶港”之美誉。

7月15日下午,万里茶路中国行2025毅行团队与“湖北有礼”访谈)

“在近代,除了大上海,武汉也被称为‘大武汉’,主要是茶叶产业的助力,”已从事11年茶产业的湖北有礼董事长安俊文感慨道:“万里茶道不仅是历史,更是启示。今天,湖北茶产业要复兴,必须创造局部优势,打造一线城市茶产品,下好非遗老字号这步棋。”他表示,“我们要像百年前的俄商一样,用现代技术让湖北茶香再次飘向世界。”

毅行团队离开时,夕阳为老建筑镀上金边。这些沉默的见证者,正等待新时代的茶路故事继续书写。

责编:王德和

一审:黄磊

二审:王德和

三审:瞿德潘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