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赴韶山灌区开展“三下乡”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15 17:12:17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15日讯(通讯员  赵梦菲 李娥君 殷晨洋)7月7日至13日,湖南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组建14人大学生“三下乡”实践团队,奔赴韶山灌区,开展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以 “发挥工科专长、服务水利建设、传承红色基因、锤炼工程匠心”为核心,深度融合专业实践与思政教育。

据悉,此次实践团成员,均为湖南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大一学子。他们带着课堂所学的水利工程原理、工程测绘技术、系统分析方法,顶着盛夏高温,深入实践一线。在湖南省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同学们结合专业知识梳理工程档案,与工程师探讨灌渠运行优化方案;在灌区陈列馆,他们对照史料绘制“韶灌重大事件时间轴”,用工程思维解读建设者“穿山破石”的技术智慧。沿银田镇村落走访时,团队聚焦灌渠“神经末梢”——毛渠的运行痛点,运用水文监测知识记录水流数据,分析农业结构调整后毛渠利用率下降、维护成本增加的症结,形成《韶灌田间渠系“神经末梢”运行与优化调研报告》,为韶山灌区精细化管理提供专业参考。

此外,该团队还拍摄制作《献礼韶山灌区建设 60 周年》宣传片,用镜头展现工程变迁与时代价值;结合水利设施安全需求,制作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片,将工程安全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防护指南,获得群众广泛赞誉。

在实践中,同学们不仅以专业能力服务重大水利设施建设,更在红色基因的浸润中厚植初心情怀。通过采访参与建设的老前辈,大家认真聆听他们“一锤一凿建渠坝”的奋斗故事。在考察工程细节时,同学们对标老一辈建设者十年如一日保质量的坚守,将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份数据记录、每一次现状分析。

湖南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动“专业实践 + 红色教育”深度融合,引导青年学子在服务重大工程建设中练本领、强信念,把论文写在三湘大地水利枢纽上。

责编:彭婷

一审:彭婷

二审:颜石敦

三审:白培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