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考古发现就在家门口?长沙少年化身小小“考古学家”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13 17:11:4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龙文泱 通讯员 李西玥 王梓涵 徐孙雅钏

“什么是考古?”

“发掘、研究恐龙化石不是考古,是古生物学。”

“研究淘金、挖掘矿产也不是考古,是地质学。”

那么,究竟什么是考古?7月10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雨花区侯家塘街道广济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开展“考古进社区 文物话清廉:侯家塘街道广济桥社区暑期实践”活动,34名社区内的孩子通过考古小课堂、趣味动手实践,深入了解考古和湖南考古发现的知识。

“考古小课堂”社区开课

“盗墓不是考古。”一个小朋友说,盗墓是偷盗者把墓里的金银财宝偷走换取钱财,而考古是把墓里的器物放到博物馆展出。

这让从事考古多年的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众考古中心主任张兴国倍感欣慰。

“我国考古学的代表人物夏鼐认为,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张兴国告诉孩子们,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资料包括遗迹和遗物,它们又统称为文化遗存。如果遗留下来的是自然物,必须和人类的活动有关。

张兴国紧密结合长沙子弹库楚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回归祖国等时事,向孩子们介绍了长沙子弹库战国木椁墓、广济桥第五号战国木椁墓、左家公山楚墓等广济桥社区周边的重要考古发现,通过出土文物的高清图片向孩子们详细讲解了相关考古学和文物知识。孩子们发现,神秘的考古发现竟然就在家门口。

当代孩子认知的广阔也让考古工作者们惊喜。当课堂上展示出炭化水稻的图片,很快有稚气的童声说出了正确答案。

在铜镜、瓦当等文物及其纹饰里,孩子们看到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与演变过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众考古中心的谭显清则向同学们普及了考古的发掘步骤等基础知识,介绍了从古至今蕴含廉洁文化的代表性文物。

小小“考古学家”“发掘”忙

手拿小刷子、小手铲,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投入到“模拟考古发掘”中。听了干货满满的考古课,在充满趣味的“动手实践”环节,孩子们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化身“小小考古学家”,开始了“考古发掘”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细致而认真的“考古发掘”工作,覆盖在文物模型上代表土层的石膏渐渐被清理干净,“发掘成果”也逐步显露。每一件“文物”的“出土”,都伴随着孩子们惊喜的声音。

这里面可有不少“小专家”。“我的是四羊方尊!”“这个是酒器。”“我的是三星堆的器物!”

对文物了解不多的孩子们也不歇气,他们围到老师身旁,积极地询问自己发掘的“文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考古发掘”工作结束,来到了拓片环节。上纸、喷水、捶打、上墨……在谭显清的指导下,他们认真地学习着传统拓片技艺。当象征高洁的莲花图案清晰显现,孩子们成就感满满。

责编:龙文泱

一审:龙文泱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