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湖南模式:“六个坚持”的深入实践与理论升华

  中国统一战线杂志   2025-07-09 11:46:05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自2021年6月起,民建中央受中共中央委托,对口湖南省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中共湖南省委积极响应,同步组织各民主党派湖南省委会、无党派人士开展湘江、洞庭湖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各方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六个坚持”为指引,构建起特色鲜明的监督模式,实践成效显著。2024 年湖南段水质优良率达 98.6%,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较监督工作开展前提升1.3%;江豚种群数量从 2021年的 120 头增至 160余头;生态旅游产业产值突破 1761.04 亿元,同比增长 1.73%。

一、坚持人民至上:以群众关切树立监督价值导向。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立场,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核心体现。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湖南模式中,这一理念贯穿始终,把群众关切作为监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24年岳阳遭遇特大洪灾,在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关心下,民建湖南省委会迅速行动,争取思源基金会支持抗洪救灾,同时组织专家调研洞庭湖区水资源保障问题,形成的建议获水利部主要领导批示,充分体现监督工作对人民利益的重视,从实际需求出发解决问题。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关乎群众生活质量,民建湖南省委会提出的“强化非开挖技术修复”“加快推行厂网一体化和按效付费”等针对性建议被采纳,湖南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地方性法规《湖南省城镇污水管网运行管理若干规定》,大力推动污水处理付费模式改革,加快补齐污水处理收集设施短板,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连续三年举办的“守护好一江碧水”主题健康跑活动,吸引超百万人次参与,凝聚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体现了人民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主体地位,表明监督工作必须依靠人民、发动人民。

二、坚持问题导向:以破解难题定位监督着力重点。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品质,是推动工作取得实效的科学方法。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中,精准聚焦问题是解决难题的关键。湖南在推进绿色发展和“双碳”战略过程中,面临矿山生态修复、有色金属污染治理等诸多难点问题。民建湖南省委会组建跨学科专家组,开展70余次深度调研,整合多领域专业知识,从不同角度全面分析复杂问题,形成一批科学、系统的成果,其中25篇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6篇获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提交的《关于加强长江“十年禁渔”中渔村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建议》被民建中央采用为全国两会提案,多条建议被写入农业农村部等三部委下发的《关于加强渔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的意见》,为解决问题提供重要决策依据。针对基层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的不足,湖南建立“2+3+N”基层监测体系,设立政府部门联建点、产业集群监测点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监测点,并确保各监测点“四有”,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意见建议,该举措获得中央统战部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奖,为其他地区基层生态监督提供有益借鉴。

三、坚持系统观念:以流域协同串连监督聚能体系。系统观念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关联性和动态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中,坚持系统观念对实现流域协同治理、提升监督效能意义重大。湖南建立由民建中央分管副主席和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长共同担任组长的联络小组,以及支持各方开展监督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形成多部门、多组织联动的工作格局。2025年3月,民建中央与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深化合作,通过联络小组会议强化信息互通与政策协同,确保监督建议与地方治理需求精准对接。创新建立的“一省对一市”监督机制,协调沿江11省民建组织与湖南11个市州联动开展对比调研,借鉴各地经验,为湖南发展提出更具前瞻性的建议。2024年民建中央专项民主监督理论研讨会在湖南召开,全国民建省级组织共同探讨提升监督工作水平的新路径,推动了民主监督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创新。

四、坚持守正创新:以数字赋能驱动监督方式变革。守正创新是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中,守正创新要求在遵循民主监督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监督方式,提高监督科学性和实效性。跨领域专家团队借助数字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等,实时监测“一湖四水”生态修复区域的地形、植被、水体等情况,为生态修复方案优化提供准确数据支持。与农业部门联建的十年禁渔监督平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实现中央、省、市三级在线联动,实时监督偷钓偷捕行为,提高监督效率,有力保障了十年禁渔政策的落实。针对能源低碳转型、碳卫星监测等方面深入调研,提出运用大数据和AI技术加强监督调研数据分析研判,加快构建碳卫星监测评估网格体系,提升监督科学化水平,助推多项文件出台,为解决我国南方地区新能源消纳等重大问题,以及湖南实现碳达峰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五、坚持自信自立:以切合实际构建监督有效模式。自信自立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中,坚持自信自立就是立足湖南实际,探索适合本地的有效监督模式。湖南构建的“五个一”监督模式,包括独特的组织领导格局、程序机制闭环、监督调研链条、实效提升路径和监督工作网络,获得多方肯定批示,彰显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六个”运行机制,明确各主体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民主监督规范化、制度化运行,激发各方积极性。创建的“基层监测点经常性监督+片区调研监督+专题调研监督”模式,通过基层监测点及时发现日常问题,片区调研把握区域整体情况,专题调研针对重点问题深入研究,三种方式相互配合,形成全方位监督体系,全面深入了解监督对象。与湖南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开展非法码头整治督察暗访行动,实现民主监督与部门业务工作有机结合,体现了民主监督的独特价值。

六、坚持胸怀天下:以拓展视野强化监督话语权。胸怀天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广阔视野与责任担当。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中,坚持胸怀天下意味着以开放心态加强交流合作,提升监督影响力。连续举办4次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主题论坛、研讨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研讨长江流域共性问题,汇聚各方智慧为生态保护提供针对性和前瞻性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坚持“寓帮于督”,推动洞庭湖生态修复纳入国家项目,为湖南争取多项资源支持,推动多个城市纳入国家试点,争取公益帮扶项目,开展义诊,以及即将开展的“民建中央全国民建企业家会员岳阳行”活动等,体现了监督工作不仅发现问题,更助力解决问题,推动地方发展。通过制作专题宣传片,扩大国际传播等,充分展示多党合作生态治理方案,展示湖南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实践成果,即将提升民主监督在全球生态治理中的话语权。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湖南模式在“六个坚持”指引下,将多党合作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实践伟力,为新时代民主党派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专项民主监督效能提供了鲜活样本。

(作者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建湖南省委会主委赖明勇,民建湖南省委会办公室主任  夏再军)

责编:谢雨玳

一审:谢雨玳

二审:蒋茜

三审:熊佳斌

来源:中国统一战线杂志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