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小湘丨九旬入党:艺术家与时代的双向奔赴

恒光   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2025-07-06 20:08:32

6月30日,92岁的游本昌颤巍巍举起右手,在党旗下完成了庄严宣誓。

图片

5天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委托中央组织部负责同志向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游本昌转达勉励和问候。他希望游本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更多文艺工作者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一位演员的入党为何牵动人心?答案藏在他多个龙套角色铺就的艺术长卷里,藏在21页入党申请书的字里行间,更藏在一个文艺工作者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生命轨迹中。

01
从龙套到经典:慢艺术里的精神密码

在影视工业以流量为刻度的今天,游本昌的艺术之路显得格外不合时宜

1956年当他踏入中央实验话剧院时,便认定戏比天大”。为《大雷雨》中无名农奴的三分钟戏份,啃下19本俄国农奴制研究译著;为《济公》里疯癫僧的一个醉步,在寺庙观察僧人步态三月有余……这种笨功夫,让他在龙套生涯里沉淀出独特的角色哲学: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52岁那年,当同龄人已开始规划退休生活,游本昌却在《济公》剧组迎来命运转折。这个融合佛理与世情的角色,既要有鞋儿破帽儿破的市井气,又得有济世救人的悲悯心。剧集播出后,取得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济公的形象走入了千家万户。

图片

这种对艺术的虔诚,在四十年后依然闪光。2023年,90 岁的游本昌演《繁花》中的爷叔为呈现沪上商海的风云智慧,他每天研读90年代财经报道,设计出38套符合角色身份的服饰搭配。他的敬业精神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年轻演员,成为剧组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02

信仰的选择:21页申请书里的人生答案

“今年,我已过90岁,希望党组织能接纳我成为一名党的成员。我也定将永远济世为公,以文艺化导人心,矢志不渝、不负人民!”游本昌的入党申请书,是用笔在纸上写就的21页手稿。字里行间没有豪言壮语,却流露出他对党的深情厚谊和坚定信仰。

党组织接纳这位老学生是因为他身上闪耀着艺术家最珍贵的品格:将个人追求融入时代需求始终坚守初心,矢志不渝。

时间回溯到20世纪80年代,他带着《济公》剧组赴贫困县义演,用戏剧形式宣传扶贫政策;新世纪初,他自掏腰包创办话剧工作室,排演《弘一法师》等剧目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即便到了鲐背之年,仍坚持在短视频平台分享表演心得,告诉年轻人流量会过期,作品才是底气。

这种选择在浮躁的文娱生态中尤为珍贵。当某些艺人将入党视为履历镀金,游本昌却用70年艺术实践证明:真正的信仰从来不是标签,而是体现在每个角色对时代精神的呼应中。

03
与时代共生:一部角色史里的文艺剪影

游本昌的艺术轨迹,堪称中国当代文艺发展的微缩景观。

1956年踏入话剧舞台时,他主演的《英雄列车》呼应着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80年代的《济公》,用民间故事的形式传递着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解放;而《繁花》中的爷叔,则成为市场经济浪潮中商业智慧的符号化身。

这种与时俱进的创作观,源自他对文艺化导人心的深刻理解。济公的破扇不仅扇去贪嗔痴,更扇出对公平正义的向往;爷叔的西装革履里,藏着对诚信经营的坚守……这些角色之所以穿越时空,正因为他们承载着民族的精神追求。

图片

在短视频解构深度的当下,这种创作态度更显可贵。当快餐式内容盛行,游本昌坚持慢工出细活的工匠精神;当算法主导创作,他始终相信人心是最好的编剧”……他的艺术实践揭示了一个朴素真理:真正的文艺创新,从来不是脱离时代的孤芳自赏,而是在扎根现实中开出的精神之花。

04

不老的青春:92岁的起点与超越

胸腔里跳动的依旧是渴望光明的少年的心,入党仪式上的这句话,打破了人们对老年的刻板认知。

92岁的游本昌,早已超越了生理年龄的限制他每天坚持阅读两小时,书桌永远摆着最新的政策文件;他学习使用新媒体,用直播形式普及表演艺术;他说退休是人生的中场休息,不是终场哨,计划将济公的故事改编成话剧,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

这种生命状态重新定义了老有所为可以说,游本昌的艺术人生,是他对信仰最真挚的践行,也是对“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最生动的诠释。在追求光明的道路上,他从未停歇;无论年龄几何,都要怀揣梦想,勇往直前。

游本昌92岁入党的故事,既映出这位老艺术家对人民的热爱、对事业的敬畏、对理想的追寻,也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他的故事,必将激励着更多的青年人,锲而不舍、艰苦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